第2天——别样想象: 艺术机构的猜想性构建
2012年7月3日 周二
在本次研讨当中,我们提出了有关历史叙述和协商的不同方式,以及展览制作上的无政府主义。这两种观点都试图突破现代主义历史以及传统美术馆学当中有关展览制作的常规限制。自从阿尔弗雷德·巴尔提出他的著名的“时间潜艇”理论之后,美术馆和机构就围绕着“艺术收藏”这一文化资本核心,致力于构建并协助构建在此基础上被写就的、却是包含着投机性的唯一历史。但是我们应该记得短暂性和历史性都不过是回忆的不同方式,而这些回忆都将在变化的过程中被不断刷新。一个艺术机构并非只是去重演或重申某些现存的系统和权力结构,而更应去述行或猜想不可见的、未被看见的和未被想象的可能。
在全球的当代艺术的语境当中,大量中小型机构都仍然在积极地述行及反思“当代性”的概念以及它的种种令人不无忧心的现状。一边有着临时性的机构、个体的机构和面向未来的机构,另一边也有着机构批判、新机构主义和致力于启蒙主义的机构等等。尽管以上任何一种都没能被证明是一种无往而不利的解决办法,但是它们当中的大多数都尝试着对别样的可能作出猜想。如果策展和文化生产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制造世界的方式,而机构不过是承载这些活动的场所,那么去想象别样就可能意味着预见、导向和构建那些偏异的、形成中的机构,在这些机构当中,展览制作,连同思考、共同工作和讲故事的方式都将与以上提到的种种话语和实践有所不同。
- 机构批判和新机构主义的遗产有哪些?
- “机构”的定义究竟是什么?这个定义在今天敏感而脆弱的政治经济语境当中面对着怎样的挑战?
- 是否有没有艺术界的艺术?这种想象对于展览制作和策展有着怎样的启发?
- 哪些是从内而外的革命?
- 面对着脚下并不稳定的根基,断裂是否能被看作是一种关联?
- 机构作为一种现代社会通用的组织方式,它们有着怎样的个别性?
- 您对于别样和“另一个世界”的猜想和提议是什么?
10:00-12:00 主题演讲
Simon Shiekh(策展人、评论家)、王璜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Fiona Jean Vivian Hogg(独立策展人、评论家,代表Ann Demeester)
主持人:卢迎华
14:30-16:00 圆桌讨论
以上讲者及丁颖恩、Cosmic Constina、蔡影茜
主持人:比利安娜·思瑞克
第3天——从孤儿到中介 :展览制作的无政府状态
2012年7月4日,周三
主题为“从孤儿到中介”讨论来自于对艺术家和策展人角色概念的反思,在此之上,我们更进一步提出在实际行动中,这种有关角色区分的概念应该被抛诸脑后。是否应该直接从实践开始?我们是否可能走得更远,去倡导策展实践和艺术家实践在个体创造性上的完全平等?
一个展览及其中的艺术品是互相依赖的,在其共同的语境之下又保留有各自的独立性。它们彼此启发而又各自映照对方。通过成为彼此的中介,一个展览和它的作品变得不可区分。这种关联为展览制作创造了一种无政府主义的结构。策展人作为展览的作者陈述自己的观点;同时,艺术家作为展览的参与者也对自己的观念加以同等的表达。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他们各自为对方调停,成为对方想象力和意图的经纪人。缺少了策展实践的调停,艺术家就成了孤儿。而缺少了艺术家的调停,机构和策展人也将成为孤儿。
这一重策展叙述和艺术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对自我实践和自主性的强烈意识,这种意识同时体现在策展人和艺术家身上。只有当我们成为知识的平等伴侣的时候,我们才能互相启发、互为激励。这种无政府主义的理想与当今艺术系统内不同角色和位置的自我组织相伴而行。为了让我们不成为自己的孤儿,我们应该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的同时,乐于充当对方的中介及伴侣。
- 让我们谈谈信任和合法性的问题
- 在展览当中,什么是一个策展人能做,而一个艺术家不能做的?同样,什么是一个艺术家能做而一个策展人不能做的?
- 在有关合法性和自主性的持续挣扎当中,谁是真正的赢家?
- 策展叙述在展览制作中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 在不同的语境当中,我们会如何看待同一件作品?一件作品如何超出它原有的解读限制?
- 在一个倡导的无政府主义结构当中,调停是如何发生作用的?什么是真正的出发点?
- 如果我们都离不开对方,我们可以怎样共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