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气”展览现场艺术家作品集锦
2012年6月30日下午4点,北京草场地艺术区前波画廊,匠气:李洪波、魏明、王雷、叶森装置艺术展正在上演。此次展览由著名艺术家同时也是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教师的吕胜中老师担任策展人,策展的一场其得意弟子的四人装置艺术展。
古语曰:知徒莫若师。如是,吕胜中老师对展览和艺术家给予了充分的解读,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和快速的了解艺术家及作品。匠气大概被定义为一种注重技艺工巧的作风,可见文化主流对“匠人”文化身份及大众审美的鄙视。但“匠心独具”又作夸奖,其实内里充满矛盾——匠人必定有“心”有“气”,心气相通,何必褒贬?在轻蔑技艺、张扬自我表现、迷恋意义观念的当代艺术中,手艺要么是与前卫精神相悖的顽固情结,要么是在观念表达中多余的穿帮马脚。也许不只是这样的原因,但“文”为空话、“匠”也低能的文化垃圾的确滚滚流淌在当代艺术的主流之中。人类艺术经典中那些不朽的巨匠之作依然不朽,难道推动文明进程从传统到今天的那些技能与手艺就真的会在这个新时代的文化平台上销声匿迹吗?
洪波、魏明、王雷、叶森原本都不曾有担当艺术“前卫”或“当代”的奢望,创作实践也并非从观念的表达开始,而是基于传统的手工艺。但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国际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雄厚土壤,因而,他们的工作,不是为了在今天再重建一个传统农耕文化的海市蜃楼,而是为了寻求一种现代精神与创造的实在营造。他们不再将原有专业美术教育给予自己的造型能力当成从事艺术表达的唯一法器,而是从民众生活、游方匠人或工棚作坊中开启灵感与智能的广场,并进入其中接纳质朴造化。
有很多人称他们为实验艺术“四大匠”,成为一种激励他们继续前行的褒奖。当然,作为当代艺术家,他们已经无法化身为工匠,但匠气的感染却分明充实了身心的力量。洪波——尽精微,致广大,纸葫芦拉花匠;魏明——碎能平,粘能安,破器物修补匠;王雷——化腐朽,为神奇,手纸巾织衣匠;叶森——死变活,硬变软,锁链子雕木匠。
伴着吕胜中老师的解读,再看艺术家的作品,是不是就很清晰的了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艺术家有了交集了呢,不需要回答什么,还是细细的欣赏这些“匠人”的“匠作”吧!
【在线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