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96x59 2011
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这个话题只是中国当代艺术界面临众多问题中的一个问题而已,并不是一两个人提出来就能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外国画家,从事对美术学习和研究者,站在当代艺术领域,我认为,在中国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
我在中国生活学习已过了整整八年的时间,可以说这八年来,没有具体想过这些问题。因为在这之前,在韩国画了二十多年韩国水墨画,为了学习中国传统水墨画来到中国,并不是为了学习“当代艺术”,因此,岂想到这些问题呢? 在韩国水墨画称为“韩国画”,这时候,我始终在思考,我画的根源是什么?来源在哪里?现在我的画站在哪个位置?想到这里,我不顾周边的担心和挽留,义无反顾的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画。我并不清楚中国其他院校对待当代艺术这个问题是否重视,然而我学习过的中央美术学院来说,很重视中国传统教育,尤其是国画更重视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学习。
“当代艺术”在广义上的意义,在时间上说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说是具有当代精神和具备当代语言的艺术。现在在中国的艺术界普遍用“当代艺术”的名称,是因为用“现代美术”的名词容易与已有过的“现代派艺术”混淆,同时,“当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有“现代性”,还有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1978年至1989年间,特别是1985年之后,中国出现的反传统艺术潮流,被称为新潮美术。新潮美术也被称为前卫艺术。前卫艺术这个术语,至今仍然在使用。它常常是当代艺术的同义词。“实验艺术”是在1989年之后强调艺术语言而出现的奇怪措词。它经不起理论上的分析,然而国内外批评界一直在使用。大约在1995年之后,批评界也采用先锋艺术的说法。进入21世纪之后,批评界更多地用“当代艺术”作为总称。那么中国画也是属于“当代艺术”吗?中国画好像是“当代艺术”门外的领域。因此,不光是我,大多数国画家没想过“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不详细统计,在中国国画占了所艺术领域的一半以上,在这点来说,应该以中国画为“当代艺术”的主导才是,但是我在中国从来没听说过这些说法。虽然画国画的人多,但是他们一直站在“当代艺术”的边缘。哪怕部分国画具有“当代性”,但是谈论“当代艺术”时,不包括国画,因为国画从中国传统哲学而来起源和发展,还保留了浓厚的传统审美观念。因此在中国“当代艺术”指的是包括油画、雕塑、影象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等。但是大多数油画还是坚持古典主义或者写实主义形式。其实,这些艺术和“当代艺术”距离很远,但是在中国这种油画还是称“当代艺术”。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国无论是否具有当代性,油画归属于“当代艺术”范畴内。
借次机会,笔者通过这篇文章,以我主观的思考来阐述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的问题的一部分。
西方艺术19世纪最初传入到中国,只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风格和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相差比较大,因为西方注重理性主义、逻辑、演绎、天人二分,但是中国很注重经验、感悟和归纳,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在中国很短的时间内不能稳定植根,结果到了20世纪才逐渐普遍发展。
从20世纪以来在中国艺术领域五花八门的艺术形式混在一起,艺术家们都迫切地追求各自不同的艺术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路和各种社会现象。重要的是有的很有“当代性”,有的还是接近“传统性”,其实“当代性”和“传统性”很难分别, 不能像明确地分别科学那样分清楚。但是确实是当代艺术已经彻底背离了传统的审美观念,在个性表达的路径上变得千奇百怪。
从杜尚开创的前卫性“当代艺术”,飞速发展到今日,但是,在中国许多艺术家和评论家或者大众接受这种“前卫性”的艺术过程中忽视了“前卫性艺术”真正的意义。这些“前卫性”艺术没有很好地溶解在同时代人们大众脑海里,却又能反复形成了新的风格直到今天。艺术的追求肯定该启蒙引导大众,那是艺术领域的任务,但是其变化速度太快,结果,在缺乏对当代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了说不清楚的大量作品。甚至有的艺术家本人也不知道自己艺术表达是什么,那么又如何能让大多数观众能理解他们的艺术语言?因此,大众当然就更是难懂“当代艺术”了。
“当代艺术”并不应该是指“奇怪性”,而应该包含着时代性和社会性或者启蒙性。以笔者主观的见解来讲,在中国当代艺术内盛行的许多艺术形式缺乏时代性或社会性,只有“奇怪”的性质居多。这种艺术形式往往误导大众理解和接受“当代艺术”。
这些现象最大的原因是误解接受西方艺术。西方现代艺术从古典主义以及20世纪现代艺术不断演变到当今,各流派都有自己的时代要求,也反映出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现象。但是中国当代艺术没有经过这些过程,就在很短时间内直接吸收了一套表面的东西,也许上述的这些突出问题正是盲目接受的必然性结果。这种现象是缺乏对西方美术教育问题起因的。韩国,日本等中国周边的国家,光对当代艺术来说,相对比中国发达一些,因为他们从上学开始学美术时,已受到西方艺术为主的教育。在20世纪初以来泛滥的西方艺术情况下,学校的课本都以西方艺术为主来编写。据不完全统计, 在韩国美术教育课本甚至已占了八成以上是西方艺术内容,却突出了消失自己本体性的问题。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许多国家越来越多地采取西方艺术优点,越来越少地保持自己民族独特的色彩。其实,“全球化”等于“西方化”。
对于艺术,无论古今、中外,人们面对一件艺术作品,都有一种情结或直觉的判断,就是它有什么艺术价值;或作为一件艺术家表现的对象、艺术行为、艺术事件、艺术观念,它的艺术价值何在。即使当代艺术如此杂多,如此宽容,人们还是会用艺术的概念、眼光去问这是艺术吗?它的艺术性在哪里?对于一般人的反应是这样,就是对于艺术家、对于从事艺术史研究与批评的人来讲,也是一样,无非后者的理解更多元、更多了理论框架的铺陈。但艺术性的问题在当代艺术中无法回避,甚至也是人们攻讦当代艺术的一个着力点:当代艺术太简单、没有艺术性、谁都会玩等等。
无法否认,方力均、岳敏君、王广义、张晓刚等四名画家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那反过来说,除了这四名以外还有谁?的确是中国当代艺术依靠着这四名明星艺术家为主发展。笔者最近观看了北京艺术博览会和嘉德、华辰、诚轩、中都、传是等多场拍卖会,在这场上多家画廊和拍卖公司,还是以他们四个明星艺术家牌子为主展览和成交。在他们的当代艺术影响力极大的情况下,其他艺术家没有站位空间。因此在大山子等许多知名艺术区域泛滥了类似这些艺术家的系列作品。尤其是众多年轻画家盲目地吸收他们的风格,没有自己强烈的追求自我,这些现象已当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障碍。
中国艺术研究院王瑞芸老师在艺术国际和雅昌艺术网上指出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的如下问题:一,真正弄清楚西方;二,需要建立自己的艺术理论体系。
第一问题正和我在前面所说的对西方艺术误解的问题相同,在很短的时期内一时接受的西方艺术怎么都能理解呢?这些现象根本原因是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路各异不同,各流派形神和发展过程也不同。第二个问题也很同意,其实第一和第二问题都可以同时解决,通过针对西方艺术教育,理解他们的艺术体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不断的分析和研究,才体会到建立自己的当代艺术理论体系。 这是无论东方和西方,无论古代和当代,所有艺术家目前面临的最重要的命题。
王老师还有针对指出如下两个问题:一,中国的现当代艺术,实践和理论上都秉承西方法脉,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既然学了,就得透透彻彻地弄清楚我们学习的对象究竟是个什么,它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不然,只能引起西方人的轻蔑—连明白都不曾做到,遑论其他!二,现在我们已经面临一个全球化的格局,我们若想在全球化中占据一个地位,不弄清楚西方艺术的缘由和实质,怎么跟人对话,怎么有底气说,这个你们没做好,看我们怎么做!因此弄明白我们现当代美术一直依附的西方是第一步,达到了明白的那一步,自然就能看到西方的好处和不足处—他们当然是有不足啦。于是,充实那个不足的心就生出了,这个心必定就会把我们推到艺术的前沿地带。然后,实践也好,理论也好,自自然然就要提出自己的想法了。
第一问题也许是必然发生的现象,因为在笔者前面所说的有些问题情况下,艺术家只是秉承西方法脉,缺乏对自己国家特征的理解。他们只要吸收西方艺术表面的形式就算了,结果自己和艺术界,都不能达到更好更高的艺术境界。
最近随着全球化趋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都被受影响,尤其是艺术方面也不例外淹没着全球化波浪。例如,我们的服装、发型、饮食、住居形式等诸多方面已经成了全球化了。这些全球化现象导致被灭绝了各民族、各地区固有的独特的传统文化。
借此次机会,我还有一定要提出的一个问题,现在中国艺术贸易市场的有些作品价格比人民生活水平高太多。也许人气火爆的艺术作品价格高的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些天价的作品,不一定是完美的好事,而是导致了几个方面的副作用。其一:天价作品不容易达成艺术贸易,其二:这些作品为主的艺术市场不可稳定,其三:艺术和一般大众距离越来越远,其四:酿成了变种艺术形式,例如,版画和复制品,天价艺术品根本买不起,为了大众和市场,使用复制和版画方式多量制作,毕竟艺术家本人或者艺术市场都被受到恶劣的影响。
另外,在中国艺术界稀少批评家,只有美评家。在中国书店销售的书籍封面上,无非“著名”这两个字。有的是出版社搞的,有的是艺术家自己搞的。大多数评论家对艺术品或者艺术家评价的时候,不管艺术水平高低,只顾使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吹风其作品和艺术家。在互补互助的这种形势下, 越蔓延越让艺术发展退步。评论家也是在艺术平台上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对艺术一定要冷静地评价,提示对艺术品和艺术家的力量程度。这是一种评论家的使命。
讨论到这里,我特别提了重要的一个是,中国的佛教,虽然佛教兴起在印度地区,但是传来中国时,和中国本土固有的道教融合一起,又产生了中国独特的一个新的佛教,以后更发展到现在已经当成中国最大的宗教了。当代艺术应该走向这些佛教思路,从欧美传过来的“当代性”艺术,只有认真分析和研究基础上加强中国独特的民族性和风土性,才建立“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因而将受到世界艺术界的瞩目。
【编辑: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