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和建构艺术学自身的理论体系 2012-07-12 10:27:38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高昌 点击:
7月6日,“艺术创新与实践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艺术学学科建设尤其是艺术美学的学术意义、研究范畴和艺术语言、艺术媒介、审美境界、道德境界、审美情感、物性等艺术美学命题或范畴之间的关系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研讨。

7月6日,“艺术创新与实践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仲呈祥、廖祥忠、吕志胜、樊希安、李心峰、周星、李春青、丁亚平、朱辉军、高建平、刘曙光等专家学者围绕艺术学学科建设尤其是艺术美学的学术意义、研究范畴和艺术语言、艺术媒介、审美境界、道德境界、审美情感、道德情感、自然情感、灵性、物性等艺术美学命题或范畴之间的关系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研讨。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张晶的新著《艺术美学论》独到的学术创见和中西融通、古今通融的学术思路受到专家学者们的肯定。

 

艺术美学一定要接地气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仲呈祥认为,文化自觉不是空洞的口号,文化自觉自然要延伸到理论自觉,这是必然的,而理论自觉的核心是哲学。艺术美学一定要接地气,要从民族的艺术鉴赏的丰富实践出发回答问题。艺术学科升为门类,这是中华民族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自然延伸到艺术自觉、艺术自信。研究人类当下的艺术思维不能离开美学,而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所谓美学思维其实就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哲学思维。我们不能丢掉了对一个民族艺术思潮流向的整体哲学把握。违背了人类审美把握世界的基本规律,误把视听感官身体上的刺激感当成精神美感,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认为,一个学科的最终发展需要有自己丰厚的研究成果。从实践当中提炼理论,并能够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艺术门类的专家和从业人员的支持和赞同,是需要进一步努力并付出艰苦代价的。只有心静下来,进入到深奥的艺术领域去探讨,才能有更丰富的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高建平说,这些年美学在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在关心美学,美学的复兴就是要研究具体的问题,要研究我们文学的问题、艺术的问题,只有研究这样的问题,美学才能找到他的对象,美学才能回归。

 

文艺美学与艺术美学的区别

 

张晶教授说,艺术学升为门类而与文学门类并驾齐驱,对于艺术作为学科的提升和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意味着艺术学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不仅是一种提升,更是一份责任。《艺术美学论》也是在艺术学升为门类的大背景下的产物。艺术学与文学本难分开,有着很多相通的审美规律,但是也有着各自独立的特征。“艺术美学”顾名思义就是以艺术为研究对象的美学学理,它可以视为美学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视为艺术理论的一个分支。在学理上的一个难点是,艺术美学和文艺美学是怎样的关系?张晶认为,文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文学和艺术置于一起进行审美方面的研究的。文艺美学又通过美学的方法、范畴和视角,强化了文学与艺术的通约性。而艺术美学的提出,可以从美学的角度来建构艺术理论,发现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的审美规律与特征。文艺美学在很大程度上改造了文艺学的性质,但它的“遗传基因”还主要是原先的文艺学的,在思维方式上是属于文学理论的。而现在对“艺术美学”的倡导,尽管还只是一个开始,很不成熟,还没有真正把艺术美学的规律揭示出来,但所表现的,却是对探索属于艺术学自己的理论建构的初衷。他表示:“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可能是我先行切入的基本元素。艺术美学要走的路还长,我们边思考,边探索,边前行。”

 

《中国文化研究》常务副主编杜道明说:一个学科的形成需要有独特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以及独特的研究目的和认识。从历史上来看,艺术理论可以作为艺术美学的萌芽来看,艺术理论远远早于美学,但是很多艺术理论著作常常包含着深刻的美学原理,艺术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美学的参与和概括,可见艺术理论和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影响的,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这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从学理上来说,艺术的本质就是审美,因此把艺术跟美学联系起来并且进一步提出艺术美学架构,是顺理成章的,也是合乎学科发展规律的。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认为,艺术这个学科必须和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多地结合。实际上艺术美学决不是画地为牢的建立,它一定兼容了前面的文艺美学的很多东西,但是它将来遇到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在艺术学的范畴上,针对差异性极大的音乐、美术、设计、电影、电视、舞蹈等等,如何来做这样一种人的精神创作的审美思维的高度概括,能够相对地包容,又呈现其哲学思考深度。

 

新闻出版总署质检中心副主任王冰说,艺术美学命题的出发点,是在试图厘清文艺美学与艺术美学的区别。这是一种全新的艺术美学的研究方法。从这一研究方法出发,一是或许能够解决艺术美学研究方法规律问题;二是或许能够解决艺术美学应当研究什么的问题,确定其应然状态;三是或许能够解决艺术语言的状态或艺术媒介问题。

 

美学研究不能从概念到概念

 

《求是》杂志社总编室副主任白建春认为,《艺术美学论》整体架构具有学科理论的多维性,其中所涉及到的观点和范畴并非累积式、缝合式的堆砌与拼接,而是经过长期孕育诞生的聚集了优秀基因的“他者”。在这样一个新的“他者”身上,可以深刻感受到著者对人类历史上优秀美学和文化艺术成果的重视与珍惜。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丁亚平说,《艺术美学论》既是对当下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点上的引领,同时也是在艺术美学研究领域的多种、多方面的突破。《艺术美学论》试图将当代艺术美学和传媒艺术、传媒发展建立一种平行的关系。在这样一个平行关系的建构和重构的中间发现、发觉其丰富的意义和无限的学术可能性,这是很有价值的。《艺术美学论》求新、求变,但是又非常严谨,反映了一种学术态度、一种学术示范、一种健康的学术品格。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春青说,张晶教授深入地思考审美体验、审美创造、审美心理,在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对审美本身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深入分析,而且吸收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成果,我觉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心峰说,《艺术美学论》在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构的整体框架之内,对美学和艺术学的交叉学科或者是艺术学理论当中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的艺术美学,进行了一种立体、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可以说是新意迭出,给人很多启迪。作者把艺术媒介、艺术形式等归结到艺术本体进行研究,给人印象极其深刻。我们过去的美学研究确实有点离开了艺术本体,仅仅是从概念到概念了。

 

 


【编辑:陈耀杰】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