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坏的年代 这是最好的年代
中国艺术市场在经历了2011年 “冰与火之歌”的高位转折与洗礼之后,2012年伊始至今,一曲《神曲》成功接过了市场主旋律交椅,嘹亮唱响在所有艺术市场参与者的心头:我们“忐忑”2012的春拍是否会延续2011年秋拍的颓势而持续走低,进而导致“2008式”全面崩盘的来临;我们“忐忑”以往的天价缔造者、而今的高位捍卫者——各类艺术基金(含私募)的生存能力是否疲软,进而失守高价区标尺,导致大货“死账”、高端市场“停牌”;我们“忐忑”由轰轰烈烈到悄声匿迹的文交所闹剧是否会大大影响艺术市场在公众、特别是新近入场和意图入场的投资者们的心目中“当下投资热点”的风光形象;我们“忐忑”那些大批乘着始于2009年岁末的最近一次市场高潮的东风而入场的参与者们的命运,没有市场跌宕经历的他们在逆境中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将最终决定中国艺术市场得以喘息的时间。
而在众多需要忐忑的“不确定”之外,我们唯一可以完全“确定”的是:无论2012年艺术市场的运动轨迹向什么方向倾斜,都不可能回复到2011年上半年的风光无限了。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这是最坏的年代。
当“观望、谨慎、再观望”成为当下市场的关键词之后,逆境中的好消息是:新老参与者们都或早或晚地慢慢淡出了那股“市场高潮”的狂热情绪,无论心态淡定与否,但终究也都接受了市场风向逆转的现实。冷却的大势让许多参与者有时间、有精力,或者终于有意识地开始去观察、研究、总结、反思自己的遭遇和市场中存在的诸多乱象与实际问题,而更多的参与者也开始意识到,专业水准将是决定自己生存能力最终数值的木桶短板,于是,一个冷静、谨慎、反思且求知欲旺盛的时代到来了。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这是最好的年代。
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谋求生存经验,在参考欧美成熟市场以百年记的发展经验和实例后,“中国艺术市场一二级市场配置严重畸形”的老生常谈又一次浮出水面,不同的是这次摇旗呐喊的不再只是研究学者,而是更多的一级市场参与者加入到了“反对派阵营”,这种呼声究竟是参与者单纯地在市场逆境下对周遭生存环境的不满,还是一二级市场发展状况真的严重失调,成为导致中国艺术市场根基不牢而易做“过山车运动”的关键?
That is a question,这是个问题。
《艺术市场》作为宏观市场的观察者,市场参与者的引路者,我们在总结、提出、支持、反对某种市场观点或现象时,都必须有实际的市场例证作为支撑,所以真正解决这个看似答案明朗问题的关键在于:所选取的实际例证的说服力。因为中国艺术市场与欧美在艺术品对象构成上的迥异,很难让欧美市场的经验完全适用国内市场,所以只有找到既在艺术品对象构成上一致,又是在研究者眼中一二级市场配置不甚失调的实际例子,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和可信度,进而解决实际的问题。
于是,宝岛台湾浮出了水面。
第一部分:问道:是中国艺术市场特色 还是始于开始的畸形?
学问之道在于“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可见“问”于“闻”的重要性。所以在我们最终解决问题得以“闻道”之前,全面地将问题摆在桌面上系统地“问道”是必然的程序。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