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艺术市场生态报告(中) 2012-07-13 13:29:35 来源:《艺术市场》 作者:张天羽  点击:
为最大程度上保证“台湾地区艺术市场生态报告”具有充分的说服力,我们在分散采访的同时,又集中将一批最具典型性代表的台湾地区艺术市场经营者与参与者汇聚上海。随着研讨、提问与各抒己见的不断深入,一个能完整勾勒台湾地区艺术市场面貌的舞台,在我们面前徐徐拉开帷幕。

拍卖行:应该看谁的脸色

  

台湾艺术市场的发展轨迹是循着欧美的市场发展的,头20年只有一级市场,在一级市场成熟后,后20年二级市场开始入场。而在台湾地区先后出现的拍卖市场没有超过10家,目前活跃的不超过5家,相对知名的只有2家。这种配置一方面是发展成熟的一级市场的制约影响,另一方面是台湾在地理和交通等方面的优势让盘踞在香港的国际拍卖巨头蘇富比与佳士得近水楼台地抢占了大半二级市场资源。

  

而对于一级市场相对发达的台湾地区,有限的几个拍卖行自己也有一级市场门市店的背景,加之上世纪90年代香港蘇富比和佳士得经常高调到台湾征集、预展,所以其当地二级市场的发展需要看多方面脸色行事。而事实上当下台湾艺术市场收藏群主要还是来自大陆的藏家,很多大陆的收藏家、拍卖公司会来台湾“寻宝”,因为在艺术品存世量上,台湾地区的“宝岛”称号名不虚传。但是现在台湾的藏家只要资金没有出现大问题,是不会把轻易把东西拿出来的,这个惜售心理的原由是因为大陆市场过分火爆,让他们担心东西只要拿出来便会是有去无回,因为他们在拍卖场上很可能抢不过大陆藏家。所以现在大陆很多拍卖公司也很难在台湾地区征集到东西。

  

而在台湾市场研究者看来,“台湾拍卖会之所以会略显‘小气’,恰好正是台湾市场配置所需要的“小而精”的规格,也表示台湾地区一、二级市场具有较健康的体质。台湾本土艺术市场目前的趋势应该是放眼亚洲,也不一定要立足台湾。而台湾地区艺术市场真正的价值在于初级市场的透明化与诚信度高,也就不需要有大体量拍卖会的规模稀释了这个价值的含金量了”。
 

2011台湾三甲拍卖公司春季拍卖成交记录

按照图表所提供的数据,台湾本土的3家拍卖行只能在内地拍行的“第三阵营”中认领一个中下游的排位,台湾一、二级市场配置可见一斑,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地理与交通方面的原因,香港两大国际巨头某种意义上几乎垄断了宝岛的二级市场客源

 


【编辑:刘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