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最大的艺术市场将如何影响艺术资产化的兴起
论坛上,Deloitte让我演讲关于当下艺术品资产化所面临的问题。我是这样提议的:中国艺术市场的兴起会带动艺术品资产化的革命。这个答案几乎是肯定的。我相信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中国能够成功的建立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标准化艺术市场模式,最终能够让北京、上海这些艺术中心更加有效率。专业艺术品经销商联盟会成立,以便让艺术市场遵从其新的规范行为。眼下,在中国到处泛滥的艺术基金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一级市场,但这些泛滥的基金最终会自己倒闭或者被政府关闭。文化产业必定会持续发展,但并不能确定在中国是否一定能够带来艺术品的金融化。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在这个国家仍然有货币管制、艺术品的高税收,中国的艺术市场就很难国际化。当然,这对于海外市场来说,却未必是件坏事。
通过讨论,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中国政府很担心艺术市场中的投机行为。
2. 艺术市场的操作被人(中国人及海外华人)诟病是件很尴尬的事情
3. 中国人看艺术品,很多人将它看做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象征”而非资产
4. 新藏家在上海和北京建立私立博物馆,他们的收藏真的没有经济利益的诉求?
5. 私立博物馆项目在大陆如雨后春笋,艺术市场的中心在未来或许会稍向上海或者香港倾斜。
6. 国际法禁止犀牛角和象牙的买卖,无疑对这个自由艺术投资市场是个打击
7. 国画、文人赏石、以及玉石虽然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但是鉴定评估体系混乱,所以这几类东西作为资产是不可信的
目前,发生在中国艺术市场里的交易还不具备国际可兑换性。但是,重要的规则和更加准确的数据显示,市场正在向环境友好型的投资者发展。“软经济”的导向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应该能够接受艺术品作为资产的理念。
今年的 Deloitte 艺术投资论坛选在艺术巴塞尔(迈阿密),下一次可能选在 Maastricht,欧洲古董艺术博览会。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把艺术作为纯粹的资产——艺术消费的方式和其它资产(物品)消费的方式不同,艺术很难被有效的压缩到数据像素或者是数据中去,一旦艺术被数据化了,将会损失其很多意义即价值。现当代艺术需要一个能够接触的背景,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藏家采用各种旅行的方式去艺术博览会:如,巴塞尔。这也是为什么卡塞尔的数据延续了几个月,让他们的观众(参与者)真正涉身其中,去感受下一步当代的动态。这也是为什么意大利艺术双年展现在会那么流行,有那么多人去参观。艺术是一种社交活动,艺术世界其实就是一个部落,实际的肢体接触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最终所有的艺术不管是新的、老的都是需要被摸、被闻、被听的,当然还有看的。在短暂的感官接触之后,“它们”(指艺术品)的经历满足了这些买家。投资永远只能是艺术总价的一部分。
【编辑: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