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之争白热化
也许正是高额关税使拍卖公司海外回流业务难以为继,而拍卖公司又不愿意放弃多年来积累的业务号召力,才使他们下决心突出重围挺进香港。朱绍良认为,对拍卖公司来说这也是无奈之举。不过他强调这种趋势对北京与香港之间的影响:近年来因北京拍卖业崛起而引发的北京与香港的亚洲艺术交易中心的竞争,会因此出现转折。拍卖公司去香港拍卖,给香港服务业带去就业机会、税收和艺术品拍卖的市场份额,还带动当地旅游、餐饮与购物等其他行业,吸引国际资金聚集香港。而这些,本来都是应该吸引到北京的。
颜明也指出,查税使香港免税的优势更突出,迫使拍卖公司到香港开分公司,这样做有利有弊:有利的是能够培养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有利于将来开展国际拍卖业务;弊病是香港营运成本很高,国内拍卖公司到香港开分公司加重了负担。反过来还削弱了内地拍卖业的集聚效应。目前拍卖公司最难的是拍品征集,这样做避开了关税,可以继续征集海外回流艺术品。不过这样做并没有解决问题,内地买家在香港买了艺术品后同样面临进口关税的问题,只是把拍卖公司的问题转嫁到买家手上,最终对整个艺术品市场还是会带来消极影响。
关税将带来长期影响
熟悉国际艺术市场动向的欧洲艺术基金会(TEFAF)中国代表徐晓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各大艺术品交易中心都离不开低税率这个基本条件。她在上海刚刚出版了基金会年度市场报告《2011全球艺术品市场回顾——艺术品交易25年》的中文版。这份报告由独立学者、国际知名的文化经济学家克莱尔·麦克安德鲁博士撰写。徐晓玲指出,身为欧洲著名的艺术经济研究所的创始人,麦克安德鲁博士是研究税收政策对艺术市场长期影响的专家,按照她的看法,过去的25年中,艺术品领域的法规和税费的数量显著增加并日趋复杂,总体来看限制了某些地区和某些市场板块跨国贸易的发展。
麦克安德鲁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艺术品在过去25年中进出口都有明显的增长。在1985年时进口的艺术品仅为世界的1%,而到了2010 年,中国的进口艺术品总值占世界的5%,排在瑞士之后位列世界第四,已经接近1985年的50倍,年均增长23%;而艺术品出口年均增长幅度也达到26%,2010年与1985年相比增长了13倍。报告认为,高额税费抑制了中国内地艺术品进口的增长,大多数进口艺术品都选择从税率较低的香港登陆。报告指出,过去几十年中纽约和伦敦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艺术品贸易中心。免收进口增值税的政策无疑促进了美国的进口,而较低的进口增值税税率则帮助英国击败其他欧洲国家,成为欧洲艺术品贸易的中心集散地。而香港特区近年来也在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对此徐晓玲也表示,中国艺术市场快速成长但税收政策却未及时调整,给香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有机会成为可以和纽约、伦敦平分秋色的全球艺术品交易中心。
对此,朱绍良表示,中央确定的文化强国的基本国策目前还是口号,要付诸行动还要打破许多条条框框,要对艺术品关税进行调整。颜明则表示,应该从税收政策上鼓励中国艺术品海外回流。拍卖公司的当务之急则是要联合起来,通过中拍协请有关部门给个明确的政策。
【编辑:易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