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册琳琅:从宋本到知堂手稿 2012-07-24 11:41:37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尚途 点击:
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吴迁抄本《金匮要略方》,近几年来备受中外学者关注,至少在大陆与日本各有一家出版社影印出版,一时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

汇集近代名流手迹的册页

  

《徐光启逝世三百周年纪念册》

  

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谥文定。明末数学家、科学家、农学家,天主教徒。生于松江府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为纪念徐光启而改名为徐家汇),是上海地方史上的杰出先贤,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通天文、历算,曾主持修订历法,编著《农政全书》、《崇祯历书》等,并与利玛窦合译古希腊数学名著《几何原本》,“几何”一词即是由徐光启首先作为数学专业名词来使用的。

  

1933年徐光启逝世三百周年之际,上海举办了一系列隆重的纪念活动。《圣教杂志》率先于1932年1月、1933年1月两次发文,倡议纪念,后得到了天主教会的支持;修缮位于徐汇区南丹路的徐光启墓;11月24日徐光启逝世三百周年纪念日当天,在徐家汇地区举办了追思大礼弥撒、演讲会、追祷大会等活动,时任南京教区主教惠济良、法比两国驻沪领事、市政官员、修士、徐汇中学学生等各界人士出席了典礼;竺可桢、潘光旦等学者纷纷撰稿阐述徐光启的成就贡献;《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等多家报刊均刊出徐光启纪念专刊或纪念文章。

  

此次展出的《徐光启逝世三百周年纪念册》亦是这一系列纪念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系蒋介石、林森、孔祥熙、宋子文、孙科、居正、冯玉祥、柳亚子、蔡元培、于右任、叶恭绰、张元济、张伯苓、陈陶遗、唐文治、马相伯等70余位当时的政界要员、学界名流应邀为徐光启逝世三百周年所作题咏原稿。蒋介石称徐光启为“科学导师”,张学良题写“新知先觉”,宋子文称之为“后学楷模”,蔡元培作“吾人不能忘徐文定介绍科学之功”,于右任在颂词中称赞徐光启“为东方科学历史开一新纪元”,无不对徐光启的成就表示赞誉和敬仰。其中蒋介石、蔡元培等的40余件题咏,曾影印收录于上海圣教杂志社1934年出版的《徐文定公逝世三百年纪念文汇编》一书,张学良、于右任等的30余件题咏因编辑出版方收到手稿的时间关系,未曾面世。此次展出的即是这些珍贵题咏手迹的原稿。

  

从蠹鱼丛里抢救出的稿本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清代学者的地理名作中,有所谓“两顾之书”。这“两顾之书”,其一指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另一本就是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了。

  

顾祖禹(1631-1692年),字复初,一字景范,常熟人,学者称宛溪先生。曾应徐乾学聘,修《一统志》。自顺治十七年(1660年)始,至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止,以三十年之力,撰成《读史方舆纪要》一百三十卷。该书未能在作者身前完成刊刻,学者所见多为传抄本。刊刻较早的通志堂本,惜仅得陕西一卷。嘉庆中龙万育敷文阁本将全书出版,始通行于世。抄本讹脱甚多,至不可句。前人曾见一抄本,有“四秦三有克死天下之丈功”十一字,迷惑不解,取对原稿,发现是“因秦王有克定天下之大功”十一字,抄本之不足据,于此可见一斑。敷文阁本同样校刊不精,未能称善。上海图书馆所藏者正是顾氏手定原本,可纠正诸传本之失。

  

此本有陶濬宣、叶景葵手书跋尾,旧为叶景葵得自杭州抱经堂者,因全书虫蛀不易收拾,书店主人朱遂翔愿以廉价出让。叶氏购得此书后,于灯下排目整理,剔除蠹鱼蛀虫不下数百,排列次序,乃觅杭州修书人何长生细心修补,费时二年,费款二百元,于是完整如新。又请钱穆、张其昀鉴定,确认为顾氏原稿。

  

此本又有清阙名者一跋,此人见过顾祖禹之孙,据顾氏之孙说,“其大父卒之年为康熙壬申”。顾祖禹的生卒年一向存在异说,而顾家后人的记载当属可信。学术界正是以此为突破,得出较为确切的结论。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