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非遗”门类的拍品90%成交 2012-07-24 13:18:24 来源:文汇报 作者:李婷 点击:
朵云轩木版水印、海派剪纸、嘉定竹刻、曹素功墨锭、鲁庵印泥、金山农民画、海派紫砂、三林刺绣……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体进拍卖场了。7月22日,第一届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拍卖会在刘海粟美术馆开槌,成交率高达90%。

朵云轩木版水印、海派剪纸、嘉定竹刻、曹素功墨锭、鲁庵印泥、金山农民画、海派紫砂、三林刺绣……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体进拍卖场了。7月22日,第一届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拍卖会在刘海粟美术馆开槌,成交率高达90%。
  

参与拍卖的114件拍品涵盖16个“非遗”门类,由相关“非遗”名录项目保护责任单位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提供,每件都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具的证书。
  

“天气那么热,竟然有那么多人自发赶来。”活动组织方之一、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高春明连称“没想到”。他向记者透露,开拍前15分钟,刘海粟美术馆拍卖大厅已挤得水泄不通,不得不临时加座。第一件拍品、朵云轩木版水印《江天楼阁图》便引起多方争夺,价格从800元一路攀升到9500元。
  

记者获悉,现场几度出现三四位买家连续举牌竞价、各不相让的火爆场面。有些拍品价格远超预想,如刘恩同的石壶,起拍价4万元,最终成交价19万元;起拍价上千元的金山农民画,也拍出了3万多元的高价。鲁庵砂磦印泥从7000元起拍,最终成交价为4.5万元,可谓高潮迭起。
  

市“非遗”保护中心推出的此次专场拍卖,是“非遗”走向市场的一次积极探索。投石问路的初步结果是,参与拍卖能够直观地了解“非遗”项目的市场接纳程度。这有助于建立公允的“非遗”价值评价体系,也为百姓认识“非遗”打开了一扇窗。
 

 


【编辑:易小燕】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