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2012年春拍 清早期 竹根雕山水人物大笔筒 69万元成交
笔筒从明末至清一直盛而不衰,成为古代文人墨客们案头工具中不可替代的美器。曾经竹制笔筒被奉为最上品,制作量也最大,但因其难以保存,传世精品不多。目前竹雕笔筒拍卖是仍然不能打破2005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创下的纪录,清康熙竹高浮雕山水人物图笔筒最终以1076万元港元成交,成为至今竹雕艺术品拍卖中的最高价。但是它带动了同类市场的行情,近两年中,内地拍卖市场过百万元成交的竹雕笔筒也层出不穷。
竹笔筒最受文人偏爱
中国文人大多崇尚使用竹制笔筒,这可能与国人崇竹有紧密关联。宋代苏轼寓竹为君子曰:“璧上墨君不解语,见之当可消百忧。”文同则称竹“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竹在我国自古就是纯正、正直、谦虚的象征,竹为文人喜爱之物,所谓“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也。竹为气节之象征,因此我国历史上很多爱竹成癖的古人,魏晋有“竹林七贤”,唐代有“竹溪六逸”,王维有“竹里馆”。中国盛产竹子,中国人又特别喜爱竹子,故以竹子为雕刻材料是合乎古人审美心理的必然选择。
谈起竹制笔筒,首先要从竹刻谈起,竹刻历史悠久,竹雕笔筒是竹雕制品中的一种,自明中叶至清末,竹刻艺术风格的变化可概括为由明中叶之质拙浑朴,发展为清前期之繁绮多姿,再嬗变为清后期之平浅单一。在技法上经历了一个由浅及深,又由深复浅的过程。深指浮雕、透雕和圆雕;浅即浅刻、留青之类。明末,由于政权不稳,文人厌恶政治,逃避现实,大兴奢侈靡烂之风,一味追求生活中的美器。笔筒作为案头文具中最具装饰性的代表,异军突起。这一时期,文人自制成癖,工匠穷极工巧,许多精美绝伦的笔筒,“几成妖物”,令今人叹为观止。据统计,最为常见的题材就是《竹林七贤图》、《高士赏游图》等。清代扬州竹雕大家潘西风曾在笔筒上以隶书刻款曰:“虚其心,坚其节,供我文房,与共朝夕。”对此,郑板桥大为赞赏,称其为金陵派第一人,并吟诗颂之:“试看潘郎精刻竹,胸中万卷待如何?”由此可见笔筒的深邃内涵。正是这些竹刻名家将中国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亭台楼阁等章法结构再现在笔筒之上,表现出当时文人隐逸的思想情趣,使竹雕器物由实用型开始向实用和欣赏兼备的类型转变,并逐渐成为收藏者的心爱之物。
影响竹笔筒价格的因素
从历年拍卖结果来看,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一个笔筒的价值高低。首先是材质的优劣,自然界中竹生长的范围很广,品种繁多,常见的有毛竹、棕竹、斑竹和方竹等。毛竹亦被称筒竹,枝干较粗,其圆筒状的形体易雕刻成笔筒、臂搁等文房用具。斑竹也叫湘妃竹,主要产于江浙和两湖地区,形体修长,表面有红褐色斑点,传说是由湘妃的泪水所化,斑竹通常被用作扇骨、手杖或其他生活用具。棕竹,颜色较深,纤维粗壮分明,形成了不同的条纹,韧性很强,劈成片状后,多用来拼贴成盒、匣之属。方竹,体细长呈方柱形,产于江浙地区,极其罕见。所以目前市场上笔筒的竹料以毛竹为最。
其次是工艺的精绝程度。 2005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推出的清康熙《竹高浮雕山水人物图》笔筒,最终以1140.5万元人民币成交。这件笔筒用花梨木作为笔筒的边缘及底部,这种木边和底的方法开始时只用于香筒,以及其他不需要坚实底部的器皿,后来才逐渐应用到笔筒的制作上。一只笔筒能够拍出千万元,大大出乎市场的预料。随着制作的发展其他技法如高浮雕、浅浮雕、透雕都逐渐应用到笔筒的创制当中。
第三是造型的独特,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件濮仲谦款的《竹雕松树形小壶》,就是直接利用了天然的盘连的竹根雕成松树形,以松树干为主体,松枝盘曲成柄,壶盖雕成了叶形,叠压错落,与主干相连,柄下隐刻阴文“仲谦”楷书款。虽然这件作品并没有在拍卖市场出现,但一样是价值连城。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为是否为名家名品,明清两代竹刻名家的作品是市场上藏家青睐的对象,清代金元珏曾著《竹人录》,在这本著作中他认为,“雕竹有二派,一始于金陵的竹刻家金陵的濮仲谦(澄),一始于嘉定的朱松邻(鹤)。明代竹刻名家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位“开派”人物之外,“嘉定派”的创始人朱松邻、其子朱缨(字清父、号小松)、其孙朱稚征(号三松)都是“嘉定派”刻竹高手。还有沈大生、秦一爵等名家。可是他们的传世作品极少。张希黄运用“留青”之法,开辟了一代刻竹新风。清代刻竹名家有吴之、封锡爵、王易、周芷岩等名家,超百万元成交的往往是这类作品。例如前文提到的最高价的竹雕笔筒就有“顾珏”,“宗玉”刻款,顾珏是清代康熙年间的竹刻名家,字宗玉,江苏嘉定人,刻画精深,细如毫发,一器必经一两载始成。因此,其制作的笔筒颇受藏家的青睐。竹雕笔筒成交价排行榜第二位的也是一件顾珏作品,这件竹雕《西厢记》相送图笔筒出自香港佳士得2005年秋拍,同样有“顾珏”、“宗玉”款,高17厘米,成交价546.96万元。清代康熙早期,竹雕名家仍有许多,但是到乾隆时期,真正参与竹雕笔筒制作的文人减少,此时所制的竹雕笔筒多露匠气。文人的参与直接促使了笔筒艺术价值的提高,这类笔筒的市场价位相对一般艺人的作品要高出许多。对于竹雕作品来说,名家制作已成为判定其价位的一个要素,往往由于器物上的名人款而使其自身价位迅速攀升。
明末清初竹雕笔筒价最高
截至2012年5月20日,竹雕笔筒上拍总量为5270件,成交2045件,成交率38.8%,成交总额2.0262亿元。从2011年开始,金融危机波及艺术品市场,市场受到一定的冲击,而竹雕笔筒成交价排行榜的前十位中,有4件是在2011年及2012年春拍中出现的,成交价都超过200万元人民币,这显现出竹雕笔筒较好的抗跌性能。另外,在2005年之前,竹雕笔筒的高价均由国际拍卖公司创造,当2005年竹雕笔筒以1140万元高价打开局面之后,内地拍卖公司和藏家也开始关注这一品种,并屡屡刷新成交价排行榜。目前竹雕笔筒拍卖价格前十名中,有6个是由内地拍卖公司贡献的。
根据竹雕笔筒拍卖前10名统计(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竹雕价格的佼佼者都为明末至清早期的名家作品。从2005年开始,竹雕笔筒的市场价位上涨,迅速超过了瓷制笔筒的市场。不论是在笔筒的成交率上,还是在同期拍品的成交价位上,瓷制笔筒都不及竹雕笔筒。从质地上看,竹雕笔筒并不比瓷制笔筒的贵重,然而却出现如此之大的差别,仔细分析之后发现,两者之间的市场行情是由拍品自身的艺术性决定的。以明晚期到乾隆时期的笔筒为例,明末清初,竹雕名家辈出,而且还有文人的直接参与,从体裁的意境到雕刻的技巧上都有文人的贡献,此时期的作品精益求精,艺术表现力极强;而此时期的瓷器烧制正处于没落阶段,陶瓷的质量下降,虽有精品出现,但大多艺术价值较低。因此,二者的市场相比,竹雕笔筒市场价位明显要高出很多。例如明末清初之时,瓷笔筒拍卖价最高者为中拍国际拍出的299万元的明崇祯青花高士图笔筒,与同时期的竹雕笔筒价格相差数倍之多。
而在在康熙至乾隆时期的笔筒市场中,此时期的瓷制笔筒的工艺精进,艺术性提高;文人对笔筒的喜爱,使景德镇的瓷器烧造者更为注意瓷制笔筒的质量。在乾隆时期,景德镇的督陶官唐英曾亲自烧制了一些诗书画合一的笔筒。文人的参与使瓷制笔筒的艺术价值提高,从而影响了瓷制笔筒的市场价位。康熙早期,竹雕名家仍有许多,到乾隆时期,真正参与竹雕笔筒制作的文人减少,笔筒在制作工艺水准上艺术性上都有降低,竹雕笔筒在制作上已很少见到清早期以前的那种深刻工艺,多见的只是浅刻工艺。从成交记录来看,康熙时期,竹雕笔筒尚能占据成交价排行榜前三位,且有半数之多,到了雍正时期,瓷质笔筒全面占领成交价排行榜前列,将竹雕笔筒远远甩在后面。而乾隆时期,笔筒的材质更为丰富,玉质、珐琅料、漆质笔筒均有高价产生,但是已经难觅竹雕笔筒的身影了。
【编辑: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