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下午,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与雅昌艺术网联合主办的“收藏寻城记”第二站登陆长沙,在“潮流与传统——中国收藏地理文化论坛”中,刚收购湖南国拍的拍卖公司老总刘兴跃先生与匡时总经理董国强先生在现场就拍卖市场进行了互动切磋。
刘兴跃先生的主业是做房地产,现在想把主业转向艺术品投资,“我是从03-04年开始转向的,收买了一个拍卖公司,我从前年开始关注匡时,去年的业绩达到了40多个亿,我觉得很值得骄傲。”刚才很多藏家都说湖南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实际上湖南的收藏群体比较分散,“我自己在收藏方面,在过去都说悄悄的“干活”,与大拍卖公司联系的不多。刘总觉得湖南是有潜力的,收购国拍之后,很想在这方面做大量的国祚,“我想请教董总,您对湖南的收藏市场有没有好的建议?”
“上一次来长沙是十几年前的时候,和湖南省国拍合作搞了一次书画拍卖,大部分拍品是我在全国各地帮他们张罗的。当时的拍卖结果不是很好,我有点儿心灰意冷,后来没有再继续合作了。”董总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情是在公司成立之后,曾经收到过一个湖南的委托方,是王夫之的后人,两本书法册页。“我有点儿纳闷,觉得这样的东西应该在湖南卖的,为什么送到北京来?因为,王夫之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应该是首屈一指的,他在湖南本地应该有很大的号召力。”反映出当时的湖南艺术品交易平台不够大,后来买走册页的是福建买家。
匡时拍卖此次花如此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做“收藏寻城记”的初衷之一是希望提醒大家注意到 地域文化对收藏,对艺术品市场的推动作用。山西的书画家董寿平经常被董总拿来举例,“因为山西只出了这么一个画家,刚进场的山西人,收藏董寿平是入门,送礼也是他的画。那么,近代绘画中,齐白石是首屈一指的人物,湖南企业追捧齐白石是社会责任所在。但是,我觉得除了广电,湖南的买家对于齐白石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大部分的齐白石还是被其他地方的买家买下来了。在这方面,广电是有点儿势单力孤的。”
“我觉得,一个好的收藏家应对市场有判断,对美术史有理解,对文化史有梳理。”何绍基是湖南本土的优秀书法家,买走其作品的却往往不是湖南人,“昨天我在谭总那儿看了一些本地的当代画家的作品,随便问问价格,都比清代的画家贵好多倍。其实,很多画家的名字我听都没听说过,如果送到我们的拍卖场是不能上拍的。买这些东西,为什么不买齐白石?不买吴昌硕呢?吴昌硕的普通作品,便宜的也就是几十万一张啊。”有一个信息的不对称问题。企业家应该多参与艺术品市场,了解艺术品市场。
一般都认为齐白石、张大千一张应该几千万,卖的几十万、一百多万的应该都是假的,事实上并不如此,事实上卖几千万、上亿的是非常孤立的现象,大部分的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等作品的价格其实都是一两百万、两三百万的价格。但是,媒体只去报道那些几千万甚至过亿的作品,没有反映出市场的总体全貌。所以,让很多人对市场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偏差。
董总经常在拍卖场合遇到王徽跟谭国斌,对艺术品跟市场的判断由此而来会更加锻炼出眼力。拍卖预展是学习的好机会。
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误以为拍卖是要收费的,“很多人还问我拍卖要不要门票?我说,拍卖的预展和拍卖都是免费的,瓷器、玉器等很贵的东西是可以上手看的。”匡时通过寻城记,希望各地对收藏有兴趣的朋友,对拍卖有更多的了解。
企业家跟有志于收藏的人应该有自信。中国现阶段任何市场都复杂,不仅仅是拍卖市场, “在这个方面,我觉得湖南的企业家、收藏家、和行家之间应该多一些互动。从文化厅的角度,在这个方面比起其他省市已经先走了一步了。刚才,周厅长讲了那些举措,包括他的决心,我们可以看出从省里对文化艺术市场的重视,这是一个好的政策支持。我觉得,湖南这个地方的文化积累,一定会对收藏有很大的帮助,我相信湖南艺术品收藏市场会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刘总赞同董总提到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之所以湖南的艺术品投资市场、拍卖市场不是很火,不是很理性,我想跟您说的信息不对称很有关系。我们作为一个在湖南唯一有文物资质的拍卖公司,我作为一个收藏爱好者,也作为一个湖南本土企业家,应该说有责任、有义务去引导、去担当这些事儿。所以,我建议董总,既然这么有缘分,能不能北京匡时和湖南省国拍今后再继续合作,继续在这个方面做更多的探讨?”
【相关资讯】
【编辑: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