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拍和捡漏中读市场 2012-07-26 15:38:22 来源:noart 点击:
如果我们单从成交数据上来看,今年的春拍过千万元级别的作品无疑会比去年少了很多, 而千万元级别的作品却比往年要多了许多。

市场的流拍与“漏”

  

作品的流拍很好理解,我们在这里是要强调一下这里“漏”的含义,通常人们潜意识里的“漏”是指由于各方面的研究或者拍卖公司做的不到位,导致一件高价位的拍品低价成交。但小编特地在“漏”字上加了一个引号,我们在这里所指的“漏”只是单纯的指价值还没有完全被市场所挖掘,另外碰上如今这个市场调整期,这些作品也颇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感觉,如果这些作品换一个时间来上拍或许会有更好的市场表现。但作为拍卖公司来讲确实已经尽力了,包括对于遗憾流拍的作品,拍卖公司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上已经非常到位了,只是因为今天的市场有些不给力,才造成了流拍和低价成交的局面。这里我们可以简单举几个例子,我们或许能够从流拍和“漏”当中学到一些我们以前一直忽略的东西。当然,对于作品的流拍也是有很多种情况,这个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有些作品是因为生不逢时,碰到了今天突然而至的市场调整,有些则是卖家高估了今年的市场行情,定价过高;剩下的则是作品本身的问题了。但无论是哪一种, 我们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市场中得到讯息。

  

(1)井冈山流拍分外遗憾

  

如果要选一个今年市场最大的遗憾,那保利拍卖今春的李可染巨制《井冈山》无疑是名列榜首。在李可染的众多作品当中,《井冈山》是最为精致的作品之一。这件作品颇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感觉,从去年年底开始延续至今的市场行情调整,让不少买家对行情都有些今年的市场行情心存疑虑,出手谨慎也在情理之中,想必如果不是碰到了如今这个波动的市场行情,以破亿的价格成交毫无问题, 与《万山红遍》、《韶山》并列突破亿元大关, 也算成就了李可染“ 三星耀春拍”的一段佳话,奈何生不逢时。

  

(2)张大千《松峰晓霭图》近现代最大的“漏”

  

如果同样是近现代巨制的《井冈山》是今年最大遗憾的话, 香港佳士得的这幅张大千《松峰晓霭》则是成交的近现代作品中最大的“ 漏”。当年张大千的一幅《爱痕湖》直接让近现代书画进入了所谓的“亿元时代”,这在当时格外的让人兴奋。今年春拍佳士得此幅张大千《松峰晓霭图》同样是晚年的泼彩作品,堪称近现代书画当中最大的“漏”。此幅作品是1969 年张大千泼彩巅峰时期的代表作,与西方抽象主义画派相呼应,在当时那个年代里很敏锐的把握了世界艺术的潮流。此件作品以2600 万港币落槌,相比当年的《爱痕湖》来讲要便宜的多,咱们给一个亿打个对折,卖5000 万也不为过。这幅作品2600 万成交当真是一个“漏”,可见如今的市场调整之下,人们都谨慎得多了,如果换个时间或许会成交的相对好一些。

  

(3)石渠宝笈作品《载鹤图》流拍

  

中国艺术品市场0 9 至1 1 年高速发展的这一波行情,严格意义上来讲是由古代书画所带动的, 宋徽宗《写生珍禽图》、曾巩《局事帖》、黄庭坚《砥柱铭》等等的成交, 都拉动了市场行情的提升。一时间人们对于《石渠宝笈》中著录作品的追逐让人目瞪口呆。经过一阵疯狂的追逐之后,去年人们对于《石渠宝笈》作品的热衷有所降低,今年春拍更是一个新的冰点,嘉德春拍五件《石渠宝笈》著录的作品,仅有蒋廷锡的两套册页成交,其余作品尽皆流拍,保利同样如此,4 件《石渠宝笈》著录作品中3 件流拍,可见人们对于《石渠宝笈》的热衷已经大不如前了,尽管在今年的春拍的宣传当中,嘉德对此幅作品可谓是尽心尽力,但面对今年调整的市场也只能无奈流拍了。

  

虽然今年的拍卖市场流拍作品数量较多,但流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并不能将之推到拍卖公司的身上。相反,由于今年的市场调整,拍卖公司纷纷苦修内功,对于拍品的宣传准备尽心尽力,下足了功夫。且不仅仅是局限于少数的明星拍品,而是对每一件拍品都准备得非常充足,只是无奈碰到了今年行情的盘整,才会出现如此多流拍的情况,拍卖公司也是相当的无辜。不过只要拍卖公司借着这个势头继续努力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肯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匡时拍卖今年场上火爆的人气就是最好的证明。

  

(4)“南宋四帝”低价成交

  

之前将香港佳士得的那幅张大千《松峰晓霭》是近现代最大的“ 漏”, 那纽约苏富比的这套“南宋四帝”的书法则无疑是古代当中最大的“漏”了。苏富比纽约春拍, 其中南宋四帝书翰, 成为全场最高的成交标的,引发收藏家们的热情。据藏家朱绍良朱老师介绍, 这四幅宋帝书翰, 经清翁方纲题注, 徐邦达先生曾考证: 高宗书翰认可, 光宗/ 宁宗书翰为理宗所为。其实, 光宗书翰实为光宗真迹, 并非理宗也. 而是宋人集锦第十一幅。崔白《秋棠双鹅图》对幅题诗. 这一幅光宗书翰, 是为传世孤本。此套作品当时仅仅以5 0 0 万美元落槌, 实在是太便宜了,想当年曾巩的《局事帖》也不仅是这个价,何况现在有南宋的四位皇帝呢?

  

(5)“种菜诗”——市场文化的缺失

  同样是古代书画板块,匡时今春推出的《种菜诗》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作品,在文化和价值上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匡时对于这套作品相当重视, 还专门召开了研讨会。作品上面有清初的大思想家顾炎武和康熙的老师大学士陈廷敬的书法,也有当时清初最大的收藏家梁清标的墨迹,还有在市场上和公私博物馆都没有见到的吕留良墨迹在里面,而吴之振本人则是完全被我们所低估的一个人物,当时他写的那个全宋诗,是受康熙皇帝委派来编纂的,编全宋诗的目的是要复明,实际上是一种反清复明,他不能说我去复明,只能用全宋诗的方式来表达。但由于市场对于这种文化内涵底蕴深厚,但作者并非“大名头”艺术家的作品缺乏足够的了解和重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以2 8 0 0 万的价格落槌,这无疑是一种无奈。了解真正的价值的人没钱,有钱的人却不了解作品的真正价值,这也是当今艺术品市场的尴尬之一。

  

从流拍和“漏”中读市场

  

如果我们单从成交数据上来看,今年过千万元级别的作品无疑会比去年少了很多, 而千万元级别的作品却比往年要多了许多。从中我们可以肯定是今年调整回落这一趋势是实实在在,清清楚楚的,在去年年底时不少人会说今年市场行情会有调整,当时还有人出来说是做空市场,打压市场,相信现在就不会有人出来质疑这一观点了。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也要也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抛开纯粹的数字,今天的调整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健康有序的市场。之前我们谈到过, 随着0 9 年艺术品市场的崛起到1 1 年春季, 行情的走势完全可以用“ 井喷” 来形容, 简直可以说是坐着火箭在朝上飞。就像一个人始终保持在亢奋的状态或者维持在发烧4 7 度的状态自然不能说是健康,艺术品市场也一样,不然人们口中和媒体的头条在当时一片大好的情况之下不会总是有“泡沫”、“虚高”这样的词语出现。

 

从去年年底出现的市场调整, 现在看来用“ 回落” 一次难免在程度上有些过了, 小编窃以为用“回归常态”比较合适,市场不再一路追高,人们可以静下心来去挖掘市场中艺术品本身的真正价值,而不是每天都盯着“RMB”后面的一连串零,这样不是很好么?就像一个发烧4 0 度的人不会总是发烧, 一个飞速发展的市场也不会总是保持这样一个速度。我们仔细看今年的成交纪录,凡是人们认可的,价位也合适的作品基本都成交了,高价位的作品自是另外一种情况,千万级别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涉足的,但作为市场主体的百万级,十万级的作品成交还是很好的,所以“回归常态”这个词显然无比的合适。

 

2 0 1 1 年的时候不断有媒体挑出来说价格“ 虚高”, 那此时此刻, 今年市场中,受到市场调整的影响因而成交情况偏低的“漏”们,又何尝不是“虚低”呢?“虚高”会回归常态, 可以预见,“ 虚低” 自然也会在不久之后回归常态的。今年千万元作品的流拍, 有多种原因造成,有些是估价偏高,有些则是市场对于艺术品本身的认知度不够,这一点小编认为是市场最为尴尬的地方。剩下的一点则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拍协等机构的监督和行业的自律不断加强,暗箱操作的情况减少,每一场的成交额的水分自然也在减少,人们更加注重实打实的去比拼而不是炒作,这未尝不是市场进步的一种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健康和稳定,有更大发展空间的市场,这对艺术品市场未来的发展绝对是一件好事。而我们从流拍当中, 也能总结出一些规律,只要作品精美,流传有序,且估价合理,留有一定的空间, 肯定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成交, 现在, 是藏家们和拍卖公司苦修内功,共同培育健康市场的时候了. . . .

 


【编辑:刘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