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曦云:新媒介与人之间的无限可能性 2012-07-26 23:28:3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杜曦云 点击:
媒介的内容使人往往对媒介的性质熟视无睹,这时,就忽略了一个基本起点:媒介是传播信息的介质,没有绝对真空、透明的介质,同时也得不到绝对真空、透明的媒介。信息在传播、转化的过程中,是被媒介的性质决定的,因此,经过媒介的传播、转化,接收不到完全契合的原信息。

媒介的内容使人往往对媒介的性质熟视无睹,这时,就忽略了一个基本起点:媒介是传播信息的介质,没有绝对真空、透明的介质,同时也得不到绝对真空、透明的媒介。信息在传播、转化的过程中,是被媒介的性质决定的,因此,经过媒介的传播、转化,接收不到完全契合的原信息。或者,任何信息一旦经过媒介传播、转化后,就与原信息不同了,原信息反而是媒介的一个原料,而不是相反。经过媒介传播、转化后的“真实”(real),仅仅是“真实”的一个幻象或替代物,是与原初的“真实”相平行的另一个存在。因为这里有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反而最容易被忽视:此物是此物,彼物是彼物,此物不是彼物。

 

暂且不论信息的真伪,人自身就是充满局限性的。人的肉身的感知能力、人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都是非常有限的。人作为生命体,本身就是一个媒介。事物是事物本身,相对于事物而言,人感知、思考到的仅仅是人感知、思考到的,而不是事物本身。相对于充满各种局限性的人,世界是未知的、多元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多维度、多层次性和无限的未知(无限的可能性因此而生)。特定的媒介传播、转化的仅仅是事物的片面,而且是符合这一特定媒介性质的片面。因此,要想接收到事物的更多更全的信息,我们需要借助更多的媒介。这是各种日新月异的更新媒介的价值所在。借助各种更新的媒介,我们得以发现、感知、意识到事物更丰富的维度、层面,不断拓宽我们的有限性,不断触及到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无论人多么有局限性,对我们而言,直觉体验是智慧的主要来源,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素质,只要活着就会有。直觉体验所形成的记忆为我们提供相对最可靠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思考的基础。周边的事物,可以通过自身的直接视听,远处时就要借助媒介,在信息化时代更是如此。我们依赖各式各样的新媒介来延伸我们的感知范围和想象领域,但新媒介也因此而包围、捆绑、规定、模塑着我们。越是依赖媒介,就越被媒介绑定、模塑。从我们的时间、精力到我们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表达方式。

 

所以,无论何种媒介都不能绝对相信,即使媒介生成的景观(spectacle)、拟像(simulation)再逼真,其实依然不是原初“真实”.它们越逼真,就越自成一体,欺骗性也就越大。再新、再逼真、再敏感的媒介,依然不能代替“真实”、以及代替肉身的直接感知。对肉身而言,依然要通过经验,感情,理智等多个方面对媒介所传播、转化、生成的信息进行处理。理解媒介的性质,平台,才能更好的面对真相。纵使媒介再逼真、再敏感,纵使所有的媒介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在作出判断之前,我们依然应该经由自己的独立感知和思考,这样才能对信息进行过滤、选择乃至拒绝。而且,除了需要正确的审视媒介外,有时还需顾及、监督媒介的所有者,从而对它们的相对真实性能够进行证伪。更新的媒介的发达,更加需要我们不断发达自身的直接感知能力,以及由此而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而不是用媒介来代替肉身。

 

更多、更新的媒介技术的发达,导致了信息的巨量生成和顺畅传播。这一方面是当代人追求自由、实现自我放大的循环的产物,但也让当代人的其它能力退化。信息的巨量生成、传播,在扩展广度的同时让深度退缩。当享受新媒介所生成的世界的绮丽变幻的同时,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可能被降低。

 

事物、人、媒介之间,充满了无穷丰富、微妙的关系,并孕育着无限的可能性。人和媒介都是有各种局限性的,而且人与人、媒介与媒介之间都充满丰富的差异性,并不断流变、生长着。人发明了媒介,人又被媒介的属性所规定、模塑。于是,产生了对媒介的肯定和否定、拥抱和拒斥、拥戴和质疑等丰富的关系。新媒介的性质,对某时、某地、某些人而言是局限,但对另一个语境中的某些人而言则可能是解放。同样的媒介,在敏感、智慧的人手里,因为对媒介属性的深入了解和尺度的适度把握,可能发挥出前所未有的自由、解放效应。

 

这些丰富的关系和无限的可能性,被以新媒介为表达工具的艺术家所面对和关注,并与他们自身和与自身相链接的丰富节点发生复杂的关系,进而接触、衍生、催动出更多的可能性,演化为更丰富的“新媒介”产物。再加上“新媒介”所具有的强烈互动效应,与观者在现场和各种新媒介上互相生成更为丰富的传播、转化效应来。

 


【编辑:成小卫】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