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被指高投入低产出 在校创意常常被盗用 2012-07-30 13:02:54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骆晓昀 点击:
日前,山西卫视的《DV中国》栏目播放了一部长30分钟的纪录片《生命的钥匙》,而该片作者——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学生解修远却对此毫不知情,直到被拍摄对象告诉她,她才知道自己的作品被一家省级卫视“默默地用了”。

与低回报相比,艺考的投入却高得惊人。

 

刘军先后两次送女儿去北京参加艺术班,学费最低每月一万,半年花了4万多。刘军说,艺术考生的家长在孩子考学问题上常常不惜血本。

 

刘军陪女儿去北京考试时,碰到一名考生,全家陪护上阵,提前半月就住在宾馆找关系通融,找老师辅导。这名考生一心想当明星,却连考3年不中,摆出一副不考上誓不罢休的架势,每年花在培训上的钱都要10多万元。

 

刘军说,一名音乐艺考生上大学前至少要花10万元。

 

尽管花费不菲,但不少家长花得心甘情愿,在他们的观念里,艺考是通往大学的捷径,而现实是:艺考竞争的激烈程度,相比普通高考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海大学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信训教授也承认艺考生毕业工作难找,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表演类的毕业就业情况我不熟悉,但是就其他类别而言,大致有三条出路,家里条件好的会出国深造或者自己开公司;有些人会继续在国内考研;普通毕业生的工资待遇并不理想。”

 

被盗用的创意

 

一个艺术类大学生,在校期间按照教学要求会完成不少作品。这些作品有着学生稚嫩而新鲜的创意,但完成后的命运往往十分惨淡,不是被束之高阁就是在网络里“游荡”。以学生的个人能力售出作品,对大多数人而言基本不得其门而入。

 

2012年6月中旬,上海电视节闭幕论坛上,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新媒体创意研究中心宣布创建了“菜鸟创意市场”:大学生艺术类作品网络交易平台。同时,揭幕“2012全国高校艺术类毕业作品拍卖大赛”。

 

这个平台对于在艺术品流通和交易中处于弱势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利好消息。

 

苏亚毕业于内蒙古某大学的美术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的版画作品被基本完整地用于某白酒的商标中。苏亚认为该白酒的生产厂家及销售公司侵犯了他对作品享有的著作权,因此将其诉至法院索赔30万元。

 

2007年毕业的苏亚在毕业前创作了版画《狼王》,并参加所在大学举办的书法、绘画、摄影展。此后他发现自己的作品《狼王》被北京一家科技公司所剽窃,基本完整地用于由其研发、由内蒙古一家酒厂受托生产的某系列白酒商标图案中。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提供的版画原件及复制件上均有署名,并提供毕业学校的证明予以佐证。而科技公司辩称原告不是该画的著作权人,但却不能提供相应证据证明,故法院确认苏亚是版画《狼王》的著作权人。

 

在这个案例中苏亚是幸运的,至少在法律程序中他还能证明自己的原创性,而更多的学生就没那么多精力和条件去打官司了。

 

李佳运今年从上海大学新闻系毕业,此次他将自己摄影作品和音乐作品上传到了“菜鸟创意市场”。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同学的摄影作品就被盗用过。有个同学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实习,发现报纸所用的新闻图片是自己拍摄后上传到某图片网站的,试问他又如何追究版权费用呢?”

 

喜欢摄影的学生常将自己拍摄的主题类作品上传到图片网站,一组照片的售价在50元到200元之间,这样微薄的收入不至于让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动辄引起矛盾,但对学生创作的积极性无疑是个打击。“很多同学也从图片网站收到卖照片的收入,虽然钱不多,但大家挺满足的。”李佳运说。

 

菜鸟的平台

 

一幅大学生创作的油画,您愿意花多少钱标下?一张由大学生设计的广告海报,你的公司是否愿意采用?当市场充盈着新鲜的创意时,企业无疑也是其中得利者。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吴晓坤老师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全国共有1400 余所高校开设了艺术类专业,在校的艺术类大学生人数约200 万人,约占在校生总数的1/10。每年都有大批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投向市场。”

 

大学几年学到的本领,在市场上到底有没有竞争力?中国当代艺术类大学生,才华水准究竟如何?上述问题,是学校、学生、市场三方持续关注的领域。

 

吴信训说,“‘菜鸟交易市场’以全国大学生为主要对象。同时设有鉴宝的栏目,为已经毕业的艺术类学生提供作品展示和交易的机会。”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在直接检验自己的创作是否符合市场期待的同时,还可以收获对市场的认识,通过与同类作品的对比,直观地找到自己的竞争力和努力方向所在。

 

作品上传之后,将获得由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颁发的作品展销认证书,一旦学生作品被侵权,将可以以此为凭证进行维权。“我们的平台还有专业的律师团队,为学生维权提供法律上的帮助。”吴信训强调。

 

传统交易平台的低门槛

 

JJ,2004年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弹着一手好吉他,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参与音乐演出,并靠作曲、伴奏大大地“改善”了自己生活。

 

“北京有个版权交易中心,把自己的作品以任何格式的录音版本提供给该中心后,中心会出具一张版权证明,这时你会拥有属于该作品的一个版权号。2003年的时候每年只需支付5块钱的保管费。”JJ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那张版权证明的作用就在于作品被人盗用后,可以此为依据打官司。版权中心并不负责作品的推广,这意味着要将作品卖出去还是要靠自己跑,靠自己在圈子里的人脉。

 

JJ的第一首音乐作品是在2003年卖出的,一家广告公司采用其为广告配乐,卖出价格是8000元,除去个税他一共拿到手6000余元。

 

“有另一种公司,承担中介的职能。只是收费要比仅仅去版权中心登记昂贵许多,但他们会负责部分的推广工作,也就是帮你卖作品。”JJ说。

 

作为一个在校生,他之所以知道能用这样的方式去销售、保护自己的作品,与长期浸淫在音乐圈里有关。JJ回忆到,他是一次在北京一个录音室录作品时,录音师告诉他销售自己作品的渠道。

 

写玄幻小说的杨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从大学时就一直在写,但真正拿到稿费大概是在毕业一年后。”

 

杨升毕业后曾经花过1年的时间在家里专职写作,并差点跟某知名文学网站签约,但是该网站要求每天5000字的写稿量实在压力太大,此事也就不了了之。此后他与逐浪网签约成为写手,稿费维持在千字50元左右。

 

如今成为期货从业人员的他,再也不写玄幻小说了,定期会给一些财经网站写期货点评,每篇点评的稿费是30元。在杨升看来,大学生或者初出茅庐的作者投稿都将面临困顿的境界,高门槛的平台不得其门而入,低门槛的平台则被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

 


【编辑:成小卫】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