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是普通老百姓在城市常用到的交通工具,那些有点钱的人买了轿车就少乘公交啦,更不要说人家富豪大款们,可能连看一眼的几率也很小;但我还是钟情且依赖它的便利与热和。穷人嘛,需要四处奔波着谋生过日子哩。因此,我就借用公交车的比喻来说说绘画里的古今一些事端,也叫俺们吃粗茶淡饭的芸芸众生能知晓点绘画艺术的欣赏标准为何,这就是我几年来的一个愿想;这个标准如果用专门评论人的道道去说套,难免会有些哑谜般地绕口令,也让爱美术者们猜猜猜,过于大白话了却似乎少了点绘画艺术的色气与墨味;无奈之下,我就看着画作且赏读画面地权当讲解员,我们就在这视觉艺术的“公交车”里上上下下地领会些许咋看绘画的理儿。倘若你想在那一站下车那是你的选择自由,如果想在绘画的“公交车”里多坐些时间,俺也不枉这白费口舌地东侃西扯它一回。
绘画艺术实际上是一个人语言的视觉性表白;既然你表白了,就说明你想怎么样说出自己心中的爱好和厌恶;可绘画艺术又是视觉愉悦的行当,你如果把自己的厌恶去专门地描叙着且喋喋不休,难道自己没有厌恶够,也还要把人家恶心得把胃都翻掉你才甘心?既然你愉悦自己所选中的物象图式,那个物象图式且让你乐不此彼地兴奋着,这就更道出了你的心声之腔是如何如何地高低,既然是你心里的念想,这就牵涉到你精神内在的追求是啥了,这追求的东西是否“大我”或者是“小我”,那区别的地方就可大得多啦。尽管你可以说:我没有什么追求的,也可。
坐过公交车的人都知道:你的站点距离远近就决定了你坐的时间长短;一些绘画的人可能像坐短途车一样地很快就达到了目的地,那么上下车的频率就快了许多;况且,多数人也都喜欢相互模仿地随便上下着。我们绘画的状况也如此,许多人在模仿写生与应试阶段的反应甚灵敏也煞强,参加馆阁体展览的事项更得心应手,体质也把奖牌与名利颁发给你,似乎成为了流行的时髦星星而闪闪亮,年纪轻轻的就得到权高利丰;但缺乏文化艺术高度的探索,不去认真地下苦功作一点扎扎实实的美感功底之铺垫,专门逢迎着评委的口令而获取暂时的利益与幻觉,可自慰似乎固然可嘉,但却没有文化艺术的真正价值,也许你的站点就是这么近距离的目标吧。如果你想有点文化智慧的希求,就必然坐“公交车”的时间要长些,或许你在寻找着自己理想中可下车的适合某站,于挑选中磨蹭着、反反复复地自我折磨,这也是生命的一种猝火式热胀冷缩,只有经过难熬的洗练后方能柔韧如钢,才可削铁如泥般利落;如果心里恍恍惚惚的混沌一团,即使到了适合自己的“站点”你可能也会错过目的之最佳;这说明意识是每个绘画人行为的指导性纲领;这纲领的认知程度也决定着我们最终目标之确立;所以,对文化艺术的认知才真是美感表现的柱石啊。
当然,每个“公交车”的行程路线是不一样的,近距的则只在繁华嘈杂的俗拥市区转悠一圈,便于人们的谋生获取物质之占有;有的“公交车”可能在城乡边沿停靠,也给需求点新鲜空气的人们带来一定远郊近功感,但他还是看不到没有被污染的田园及山峦,也不能呼吸到沁人肺腑的清新空气,也不能沉浸在诗意的自然风光里悠然休闲。只有那远途的“公交车”才可以使人神会到旅游风光的美妙。我们绘画也是如此,到了一定的水平,已走到了许多人期望的视觉愉悦境地,然而,这仅仅是一种好看的风景而已。如果你走出“公交车”外,继续攀爬高山,心理的高度也会顺着自己的站点位置而眼界豁然开朗,文化艺术自然也是同理;如果高度不一样心境的人儿如果相逢时,山下的人怎么可能有真切的“豁然开朗”之“不胜寒”感。
中国人的逃票传统不知是哪一年发起的,估计古人是没有这样的可能;顶多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发端吧;即使中国人穷跑富窜地到了现代法制意识强烈的西方诸国,也照样有为占这鸡毛蒜皮的小便宜而在国际上不断地被罚教;所以,国内绘画人如逃票者般的自然也不少,不去花费一些真钱实力,蒙混上车者就“乘公交”且四处浏览,虽然涂涂抹抹地学些老套的毛皮写生技法,但终究还是没有自己选定的站点而已。当然,也大有人晕晕乎乎地不知所以然地买票坐车,也不知个人的目的地为何,就像我小时候第一次来城市坐公交,一张票就坐了个彻头彻尾,仅仅是觉得好玩且不多花钱而已,偶尔也有“不坐白不坐”的小得意着。所以,文化艺术的事情不仅是你的行动要加入,也许你坐上了这趟“公交车”就必须要有思维意识的认知与追求,如果没有智慧的投入进,你照样自己忽悠自己而没有真正的站点目标哩。
我们知道绘画艺术的高度是个极难的事,其实,能够走出车外,又勇于攀爬高山,已经有点了不起的气魄啦;但“无限风光在险峰”啊;只有以极大的坚毅更敢登顶的人就具有了非同一般的高度;虽然“高处不胜寒”,但你确实已经取得些不一般的艺术快感了。
我尝试着自己的文字能够有点“公交车”一般的比喻用意,算退休后给自己找点乐子遛溜弯,即使遛弯也遛出点小意趣,不仅可健身或许能健脑;我们欣赏绘画作品时就好像活动腿脚挥动臂膀一般,美术思维的转换当然需要转着弯慢慢遛,或许会够增加些眼光的新鲜感。
【编辑: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