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的《万山红遍》与低调的李可染 2012-07-31 14:51:43 来源:美术报 作者:宋永进 点击:
李可染的《万山红遍》系列作品一浪高过一浪的拍卖奇迹,一度成为市场的焦点,拍卖市场甚至因此将2012年称为“李可染年”。在艺术品市场日益火爆的今天,李可染雄浑大气的中国画作品被商家热捧和市场高调炒作并不足为怪,但这一现象与李老平生默默求艺的朴实低调和遭遇的逆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李可染的《万山红遍》

 

 

李可染(1907—1989)于1962年至1964年间创作的中国画系列作品《万山红遍》,自1999年首次在拍卖会上高价成交后,近几年频频出现在各大拍场上。今年5月底至6月初,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李老的两件巨作又分别以1.24亿元和2.93亿元成交,其中就有《万山红遍》。《万山红遍》系列作品一浪高过一浪的拍卖奇迹,一度成为市场的焦点,拍卖市场甚至因此将2012年称为“李可染年”。在艺术品市场日益火爆的今天,李可染雄浑大气的中国画作品被商家热捧和市场高调炒作并不足为怪,但这一现象与李老平生默默求艺的朴实低调和遭遇的逆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李可染以平实、朴素、忠厚、执着为本,对艺术默默探求,是典型的“苦学派”。他将画室取名“师牛堂”,常以画牛为娱。李老的《牧牛图》系列,不见洒脱的笔触、秀丽的色彩和优美的姿态,但见遒劲拙朴的线条、浑厚浓重的墨色和朴实憨厚的造型,既饱含传统书画的温润与雅致,又蕴藏传统石刻艺术的坚实与刚劲,是画家涵养的折射,也是画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李可染的艺术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可谓历经沧桑、受尽磨砺。他始终与主流观念和世俗化的时尚审美保持着距离,在逆流中艰难前行。他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画画家一样,简单地将西洋素描的明暗之法或自然界的明暗规律直接搬入中国画,并以这种“新”的笔墨形式去创造红色的“经典”,而是借西方绘画的写生理念去打破中国传统书画的黑白理解和笔墨程式,以全新的视角重新为祖国的山山水水树碑立传,从而营造出独特的画面墨韵和绘画格局,形成自成一体的“黑”、“满”、“崛”、“涩”的“逆光山水”。然而,这样的作品尽管独具特色,但在“文革”时期轰轰烈烈的文艺潮流中,因画面基调过于低沉,缺乏高昂的“革命”热情,以致被定为“黑画”,横遭批判。李老默默地承受这一切。

 

李可染虽然经历了革命文艺潮流的洗礼,却没有教条主义,而是特立独行。他常常将独立的艺术探索比作“走夜路”。走夜路,看不见行人,看不见路标,看不清路的尽头,没有同伴,没有观众,没有鲜花和掌声,有的是绊脚石,有的是荆刺,有的是毒蛇和陷阱,一切凭借勇气、自信、敏锐和胆识。《积墨山水》系列作品正是画家独自“夜行”留下的光辉足迹,画面肃穆雄浑、曲径通幽、古朴凝重、大气磅礴,团团浓墨之间忽隐忽现地透出灵光,如深山夜寻,如荒漠苦行,如迷途探道。

 

李可染晚年常“深深苦恼于荣誉、名望带来的种种烦忧”,甚至恨不得躲进“庙里做和尚”(见程大利《师心居笔谭》),若是听闻自己的作品在今天已被炒至过亿,又获知2012年被艺术市场冠名为“李可染年”,料想又要苦恼烦忧了。而那些疏于专业探究却忙于自我炒作的画家面对李老平和的绘画心境,不知作何感想?

 

【编辑:赵丹】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