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种消失的艺术趣味 2012-08-01 13:43:35 来源:新周刊 作者:孙琳琳 点击:
每个艺术家都只能活在当下,他所处的,就是他所能把握的最好的年代。艺术帮助世人将未知事物具体化,将感情和思想实体化,并以新的方式看世界。

每个艺术家都只能活在当下,他所处的,就是他所能把握的最好的年代。   

  艺术帮助世人将未知事物具体化,将感情和思想实体化,并以新的方式看世界。丰子恺曾在1934年出版《艺术趣味》一书中,向青少年普及艺术,教他们“有芬芳悱恻之怀,光明磊落之心,而为可敬可爱之人”。丰子恺那时推崇的趣味,今天想必已经不为很多人所接受。艺术趣味从不固定,与今天相比,每一个昨天的趣味都是传统。与传统相比,每一个今天的趣味都是历史选择的结果。无关好坏,只关乎时代变迁。在《午夜巴黎》中,男主角时空穿越找到美好的感觉,他惊讶地发现,原来劳德雷克、德加、高更也羡慕前人的生活。每个艺术家都想回到过去,认为那是最好的年代,然而每个艺术家都只能活在当下,他所处的,就是他所能把握的最好的年代。

 

1.以前的艺术家注重发展通才,如达·芬奇,在天文、物理、建筑、军事、机械、水利、地质方面均有建树,甚至还发明了一套心脏修复术,他非常精湛的绘画只占用了他一生中的一小部分时间;现在的艺术家多是专才,只能弹钢琴或刻版画,且领域越来越细化。

 

2.以前有如丰子恺者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小漫画讲出善意和温情;现在日本漫画式的东西多了,追求造型和情节的刺激,动不动就“代表月亮消灭你”。

 

3.以前常有发自内心的原生绘画给人以美感,如高更的塔希提绘画和卢梭的《梦》;现在的艺术多是与社会深切接触后的产物,虽然还有艺术家写生,但是走心的越来越少了。

 

4.以前中国人爱看戏,从慈禧的御花园到乡间的草台都有观众聚精会神地听;现在中国的戏剧团是最多的,可惜属于戏剧的舞台和观众却很少,歌剧团没几家,歌剧院却越来越多。

 

5.以前评价艺术家看艺术史,最多再听听批评家的意见;现在评价艺术家看拍卖价,金钱成了标准,艺术家越来越不自信。村上隆甚至说:“不知道会涨到什么程度的艺术品价格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流行趋势。”

 

6.博物馆、美术馆还收门票的时候,遇有好展览,经常有人排队;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后,参观人数却并没有爆棚,网上信息多而丰富,很多人宁愿在网上浏览谷歌艺术计划

 

7.过去艺术家的作品进入美术馆是荣耀的事,是一种待遇;如今美术馆收费办展,越来越像画廊,而画廊为吸引客源使尽浑身解数,倒是越来越像美术馆。

 

 8.相声从讽刺的艺术变成胳肢人的艺术,以前相声是调侃生活的密码,现在是偷了网络调侃生活的密码。

 

9.以前的艺术教育是小众的,艺术世家的孩子才有条件学艺;现在小众趣味变成了大众追求,所有家长都希望孩子有艺术特长,但大多数人学到高中就放弃了。

 

10.以前电影里的男主角是硬汉,如高仓健;现在受追捧的是花美男,如“最佳粉红系男生”冈田将生。

 

11.含蓄优雅之美消失了,代之以性感诱惑之美。

 

12.以前的摄影,更讲究人文关怀的艺术趣味;现在的摄影,依赖于制图软件和修图软件,更讲究视觉冲击与视觉嫁接趣味。

 

13.以前附庸风雅的方式是在饭桌酒局上吟诗作对,现在改讲段子了。

 

14.以前跳交谊舞是年轻人的娱乐,现在是广场上、大桥下中老年人锻炼身体的活动,年轻人都去练瑜伽、肚皮舞、钢管舞了。

 

15.以前的小说注重人物内心活动和神态的描写,现在的作者则将更多笔墨用来描写外表、推进情节,很多写作是指向改编成为影视剧的,所以更加对话化、动作化。

 

16.《名作欣赏》流行的年代,有大量的文章教人如何细细读一首诗、一篇散文、一本小说……现在流行的是腰封趣味,靠名人推荐语吸引读者。

 

17.以前的大师原作只有巴掌大,跟120底片差不多,小得出乎意料;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照片已经有9.45×32.74m,摄影集的尺寸也越来越大,标准书架经常放不下。

 

18.以前的艺术家只管画画,如果说要走什么流程,那只有请三五好友品评的欣赏流程;现在则是营销化,办展览有一套标准流程:请策展人、写评论文章、出版画册、办开幕式,等等。

 

19.以前中国人通过印刷品和复制品,教科书式地了解西方经典艺术,虽是二手信息仍如饥似渴;后来中国人有条件去罗浮宫、普拉多博物馆、乌菲齐博物馆,看真迹成为热门的事;现在大师真迹直接来中国,送到面前供你欣赏,很多人对原作的热情反而冷却了。

 

20.以前收藏书画是文人趣味,吃工资的邓拓也可以收藏苏轼的《潇湘竹石图》;现在只有富人才买得起顶级书画,收藏变成装修趣味和投资趣味。

 

21.以前拍神话故事,一半靠演员演一半靠观众想象,即便如此,1986版《西游记》还是每年暑假孩子们百看不厌的经典;现在拍神话故事,用尽声光电效果,观众不用动脑子,只需一副3D眼镜就可以身临其境。

 

22.以前艺术家也具备戏剧中的形象和人格,梅兰芳研习书法、绘画,也是个矜持、乐善好施的人,他的做派是艺术家做派;现在的演员在戏外就抽离了角色,代言不相干的产品,出现在不相干的社交场合,他们的做派是成功人士做派。

 

23.古今中外的艺术,歌颂劳动者都是重要题材,墨西哥艺术家里维拉就曾耗时三年为美国底特律艺术学院创作壁画《底特律工业图》;现在的艺术对劳动者的审美已经消失,劳动不再与光荣、崇高、豪迈的美比肩,谁还会去歌颂出卖体力的劳动者?

 

24.以前的译制片捧红了一批最好的配音演员,如乔榛、丁建华、童自荣、邱岳峰等,一代人都被这些性格鲜明的声音迷倒;现在的观众看进口大片都选原声配字幕版,配音演员还在用声音演出动画片,但再也没出过第二个“唐老鸭”李扬。

 

25.以前的绘画注重情节,如伦勃朗的《波提乏之妻诬告约瑟》,看名字就知画面讲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故事;现在的绘画重在表达艺术家观念,或干脆就是一种个人化的视觉图式。

 

26.以前绘画中的物品都有讲究,实际上是艺术家通用的密码,比如西方绘画中,纸牌象征赌博、王冠暗示着权力、书籍和科学仪器指知识、鸽子隐喻情欲等;中国画中,有节节高升(竹子)、马上封侯(猴)等象征,结婚则要画一对鸳鸯。现在西方古典的密码已经消失,人体就是人体,鸽子就是鸽子。东方的密码还在继续使用,但又发展出了新的元素,比如中山装等。

 

27.以前的画家为时人画像,其中不乏青春已逝的中老年女性,除了富可敌国的卡特琳·德·美第奇肖像,也有泰奥多尔《嗜赌的女人》这种引起强烈共鸣的穷苦老妇画像;现在虽然也有人偏爱残破的容颜,但已是少数派。

 

28.以前的艺术家重视物体结构和实体,可以将最朴实无华的瓶瓶罐罐画出兴奋感,如塞尚的静物即“充满现实与幻想、写实与抽象、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张力”(温迪嬷嬷语);现在的艺术家几乎不再对景、对物作画,他们重视的是奇观,如果势必要表现日常事物,那也要将其陌生化。

 

 29.以前像雕塑这种耗时耗力的艺术品多用石头、青铜等坚固的材料制成,务求亘古长存,因此我们今天才可欣赏到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和“奴隶”;现在的很多艺术品虽然制作过程繁琐,但仍只保留一小段时间,如克里斯托和让娜·克洛德用粉红色聚丙烯布包围一座岛。克里斯托说:“比起创造将要留下来的东西,创造将要消失的东西所需的勇气要大得多。”保留艺术的方式变了,从物质实体变成了文献记忆。

 

 30.以前艺术家手工作业,艺术品数量有限,蒙克的《呐喊》在拍卖场上那么贵,因为不会再有了。但是随着这样的作品纷纷进入私人藏家的密室和美术馆,拥有唯一性作品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当代艺术家一旦确立了某种被市场认可的风格,便会不停地复制,有幸运的人通过精明的营销维持高价,也有不幸的人由于过度复制而湮没无

 

31.以前谈论艺术家,谈论他的作品和八卦;现在谈论艺术家,谈论他的身价和八卦。指着一位艺术家说:看!那就是蔡国强!口气跟说起爱马仕包差不多。

 

32.在中世纪,艺术与工艺是一样的意思,意味着制作某样东西的技艺——绘画是艺术,打铁也是艺术;现在艺术离工艺越来越远,技术工作甚至是由艺术家之外的人完成的——绘画是艺术,出点子也是艺术。

 

33.以前流行的漫画是连环画,《小马过河》也好,《三国演义》也好,讲一个趣味十足的连贯故事;现在流行的漫画是四格漫画,趣味点在于最后一格一定要抖一下包袱。

 

34.以前的成功艺术家跟国王、贵族、赞助人、同行玩,现在的成功艺术家跟企业家、官员、经纪人、批评家、记者玩。

 

 35.以前艺术家常有好照片,曼·雷、多拉·玛尔、欧文·佩恩、爱德华·奎因、亨利·布列松等人都曾为毕加索留下经典影像;现在艺术家跟女明星享受一样的待遇——被摆布成时髦的样子,被修片,被放上杂志封面。

 

36.以前艺术批评家常让艺术家难堪,“把颜料罐打翻在画布上还要观众付钱,实在是一种欺骗”。为了这句评语,惠斯勒和罗斯金打过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现在艺术批评家和艺术家之间的紧张关系消失了,前者为后者写下万言文章,却难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

 

37.以前艺术家是个人品牌,安格尔就是安格尔,弗洛伊德就是弗洛伊德;现在的艺术是一群人去实现一个观念,安迪·沃霍尔的“工厂”模式至今仍在流行。

 

38.以前绘画是绘画,雕塑是雕塑;现在的艺术越来越综合,在一件作品中运用到多种技巧。

 

39.以前的创作是艺术家一个人的苦旅,现在从创作的一开始他们就必须面对观众,甚至消费者,市场价值高的艺术家年复一年地为订单工作。

 

40.以前崇尚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在为身边具体的人、事、物作画变成老土的事,艺术家上网浏览,直接把怪力乱神的社会现象作为素材。

 

41.为博物馆和美术馆创作的念头越来越少见,大多数人在为展览和销售制作展品和商品。

 

42.社会对艺术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相应地催旺了艺术品的生产。过去喜爱艺术有点像期待一场邂逅,而现在喜爱艺术只需在大量信息中按关键词检索。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