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力量是不是市场力量?
文化部下发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计划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艺术品重要的交易中心。作为以推广艺术家为主的画廊在经过近几年的市场萧条之后,都积极地做出调整。那么青年艺术家是否一定就是画廊的首选?
北京静艺画廊老板李熠是这样想的:“我们画廊一直以来都很关注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以及与他们的合作,展览方面一年之中我们至少有50%的展览是与青年艺术家合作的,画廊的经营来说很注重年轻艺术家的推广工作,这并不是说我们只是做青年艺术家的画廊,我们从画廊的长期发展以及藏家的需求来说,是需要去发掘一些新的力量并与之共同成长,我们也很重视去关注一些国内外较成熟艺术家的动向,这个还是从画廊的经营方向来做整体考虑的。青年艺术家必定会成为当代艺术的未来力量,时代是往前走的,以后很多优秀的成功艺术家也是从这些青年艺术家成长而来,所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获得更多的关注,目前很多一级市场的画廊已经将青年艺术家作为首选。但这也并不是说一级市场必须都选择青年艺术家,一级市场画廊也有不同的分类,主要还是根据一级市场经营者自身的具体情况来讨论。”
作为与艺术家关系最为紧密的一级市场,在自身经营模式遇到瓶颈、与成功艺术家合作门槛太高的事实之上,渐渐将目光投到具有未来发展潜质的青年艺术家身上。但是对于青年艺术家的投资未必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相应的回报,会是个持久战,所以画廊对于艺术家的选择上也渐趋谨慎。
未经一级市场考验的艺术家和作品,虽然越过一级市场而在二级市场有所成绩,但是并不稳定。自从2011年开始,几次大型拍卖显出滑坡之势以后,二级市场对青年艺术家的热情逐渐退却继续让位于一线挖掘机,翘等好饭上桌。从拍卖公司为青年艺术设立专场到逐渐缩水直至取消,可以看出中国藏家理性而成熟的蜕变过程。
不过很多年轻收藏家目前对于藏品的态度却是轻松的,偏重于喜欢就好,而不会过多考虑艺术品以后的升值空间,更不愿深究学术价值。所以某些拍卖行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以消费路线取代收藏路线。但这只是一种策略,短期的利益往往影响艺术品整体的价值趋向,更会误导对艺术的认知。无论如何,艺术市场肩负着非常严肃的责任,也应该有自己的衡量标准。所以对于今后两级市场该如何协作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如何能够更加健康的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都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