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卡塞尔文献展仍然有一种坚持 2012-08-03 13:45:36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陈耀杰 点击:
2012年6月9日卡塞尔文献展在德国小城卡塞尔如期开幕,据官方统计为期百日的第13届文献展历时过半,通票销售已经突破万数,创下历史纪录。令人意外的是,今年略带古怪的文献展却十分叫座,99艺术网独家采访俞可,听他讲述关于卡塞尔文献展的历历往事。

策展人俞可

策展人俞可

 

编者按:2012年6月9日卡塞尔文献展在德国小城卡塞尔如期开幕,据官方统计为期百日的第13届文献展历时过半,通票销售已经突破万数,创下历史纪录。策展人俞可从02年开始参观卡塞尔文献展,他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了解并介入的是汪建伟的参展,02年之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发展,到07年艾未未的出现才形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令人意外的是,今年略带古怪的文献展却十分叫座,展览将持续举办至9月23日,99艺术网独家采访俞可,听他讲述关于卡塞尔文献展的历历往事。

 

卡塞尔因文献展让人刮目相看

 

99艺术网:这是您第三次参观卡塞尔文献展,与之前相比感受有何不同?

 

俞可:最震撼的还是第一次来参观的时候。

 

99艺术网:第一次是哪一年?

 

俞可:第一次来是02年,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很少,当时我统计了一下,港澳台加上大陆总共才三十多个人。随行的还有杨福东、张继开、蔡青等,杨福东他那时看起来还很年轻,那次的经历非常好,现在回想起来感触还很多,比如说他们都有相机就我没有,所以多的时候我脖子上挂了四五个相机,都是给他们拍照,最后自己就没有留下几张照片,除了生活上朋友间的趣事之外,让我感触最深得就是他们的展览非常有意思,由于是第一次参观国际性的大展,就觉着他别新鲜,一切和国内的都不相同,他别是他们的策展理念、展览的模式等印象深刻,那一届文献展,中国有两个艺术家参展,一个是冯梦波,一个是杨福东,对冯梦波来说,相对不是太陌生,因为之前他与汪建伟参加了97年的文献展,现在想来,中国人能够突破欧洲中心主义的那种界限,在陌生的现场进行艺术交流,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就是因为他们,让在二战时被轰炸得一塌糊涂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卡塞尔进入了中国艺术圈的人的视野,让他们刮目相看,开始了解卡塞尔文献展。   

 

99艺术网:相较于威尼斯双年展,我们对卡塞尔文献展的了解还比较少。

 

俞可:这两个展览还是比较不同的,由于卡塞尔文献展是五年举办一次,中间间隔的时间就比较长,所以就容易被忽略掉,真正上让中国人了解并介入的是汪建伟的参展,02年之后有了就一步的了解和发展,到07年艾未未的出现才形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99艺术网:提到艾未未就特别有感受,在德国时,他们看到我是东方面孔就会尝试询问一些艾未未的事情。

 

俞可:刚好那届我也参加了,在他之前,作为中国人在卡塞尔游览一下,没有什么感触,之后就大不一样了,卡塞尔城市很小,试想一下子来了一千个多个中国人在市区游览是什么结果?加上艾未未又特别具有艺术家的才能、表演才能,所以他的影响力才会这么大。在07年的现场你会有一种假象,觉得好像中国人占领了卡塞尔一样,跟欧洲发生了一个很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的关系,让你开始疑问,是不是中国这个大国文化真正开始崛起了?中国艺术从此全面地走向世界?这次来以后,仍然有一个幻觉,但整体的感觉中国艺术仍然是一个比较边缘化的点缀,真正形成的交流还是没有,比如艾未未本人或者是他的作品都可以想象得到,他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切入到这个领域里边。

 

99艺术网: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您觉得我们的艺术与他们相比是一种差异还是一种差距?

 

俞可:我觉得应该是差异而不是差距,中国还是有很多特别好的艺术家,只是在介入西方文化时的切入点有些问题,另外一方面就是与自身文化相关的机制和人,像99艺术网、《当代美术家》杂志等这些艺术媒体,怎么在艺术家仍然向往的一种欧洲文化的语境当中扮演一个角色,因此我们还要做很多的工作,特别是在一个比较有思想背景,而不是完全以市场背景来思考、来了解艺术的前提下提高我们的专业性。我们在专业性方面的建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这使得我们常常会对艺术给出很多不尽人意的误判,如果能够解决好这种误判,我们可能会真正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这一届,就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这种差异性,欧洲仍然是欧洲的语境,中国仍然是一个中国的语境,看不到一种交流,就像宋冬和颜磊的作品,宋冬的作品入木三分地触及了我们常常遇到的一个现实背景,一个比较实在,比较幽默的现实,比较荒诞的现实,和他一起来的几个体制内的朋友在看了他的作品之后大加赞赏,认为很有趣,很有意思,但欧洲人不一定能理解,因为他们没有这种语境,欧洲人的思维是非常逻辑的、规律的、冷静的和沉着的面对,这与我们正好相反,但这种差异本身并不是什么坏的事情,关键是我们能否在这种差异中做的更好,这点很关键,现实的例子就是颜磊,他就利用了这种差异性,在他的作品前面也有很多的人在排队观看。

 

99艺术网:颜磊的作品还是吸引了大批观众。

 

俞可:首先是他的内容丰富,涵盖了中国最近几十年一些文化、政治、社会生活的变迁,他把它放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边,其次是展示方式比较独特,他的作品采用一种具象的模式,让人处在一个不能完全冷静的环境中观看,同时视觉冲击力又特别的强,在这一点上,颜磊对空间的把握有他的优势,他通过空间与文化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氛围,在这里展示他对今天中国的一种认识或者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交流的结果,这是他的聪明之处。

 

99艺术网:此次参展的艺术家属于两种不同的风格,颜磊的作品语言非常的国际化,这里面是否有迎合的倾向?而宋冬的作品有点儿中国老百姓的感觉,西方人能理解吗?

 

俞可:他们两个都是中国背景的,中国文化熏陶出来的艺术家,我觉得宋冬特别质朴,他每次都可以很准确的把一个中国人本质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把它放置在欧洲一个格格不入的环境里边,特别有趣。欧洲人可能没有几个能看得懂,但是颜磊的那种符号很容易看懂。

 

99艺术网:是否可以理解为他们的关注点不一样?

 

俞可:就媒介的方式来说,都有一种本土的语境,他们只是在媒介认同上有一些差异,但是所展示出来的东西,让你觉得宋冬很智慧,他的切入点一下子会影射出关于中国在全球化语境中现实异端的认识,是一个异端的全球化的观念,我觉得两个艺术家都还是不错的,都有一些关注,宋冬希望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

 

99艺术网:就我在现场的观察来看,感觉很多观众在理解的时候还是比较吃力的。

 

俞可:这是一个好事,除了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从视觉上比较好的,我认为是玻璃房里面的那个影像很不错,是一个法国画廊很特别的作品,它把我们对视觉媒介的一种全新认识调动的很好,声、光、色、电都用得很好。他们的观点,充分体现了如何回到文献本身,让我们对这五年的艺术文化现象做一次有效的梳理和总结。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