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瑰宝的聚集地 观英国国立美术馆 2012-08-04 10:35:43 来源:美术报 作者:姚璞  点击:
从伦敦中国城向东出发,再沿着查林十字街往南走,步行10余分钟便到了伦敦的地标性建筑——特拉法加广场。当年击败过拿破伦的英国海军英雄纳尔逊的纪念碑和铜像高高地矗立在特拉法加广场的中央。以纪念碑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开去,游人往往会被广场四周风格迥异的建筑群所吸引。

扬-凡-埃克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从伦敦中国城向东出发,再沿着查林十字街往南走,步行10余分钟便到了伦敦的地标性建筑——特拉法加广场。当年击败过拿破伦的英国海军英雄纳尔逊的纪念碑和铜像高高地矗立在特拉法加广场的中央。以纪念碑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开去,游人往往会被广场四周风格迥异的建筑群所吸引。在这些古典与现代相互融合的建筑群中,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像一位优雅的英伦绅士,屹立在广场的北面,用一排精美的爱奥尼亚式石柱支撑起它的高贵——这就是英国国立美术馆。

 

英国国立美术馆自1838年建成完工后向社会开放,至今面朝特拉法加广场的门面就未曾改变过,全然还是初建时的原貌。而这座美术馆自身的发展演变,亦从一个侧面述说着英国人与艺术的一段渊源。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770年,当时约翰-维克斯向国会提议收购罗伯特-瓦尔波勒爵士的收藏,建立一座国家艺术馆。但他的建议未被采纳,最终让该项收藏流入俄国。1824年4月,在政治家乔治-艾伽-埃利斯的提议下,英国国会下议院通过了决议,决定使用奥地利战争债务赔款中的一部分,合计57000英镑,拨款用于购买银行家约翰-朱丽斯-安格斯坦收藏的伦勃朗、威廉-霍加斯等画家的38幅作品,这38幅画作最终被收归国有,成为了英国国立美术馆早期的核心收藏。同年5月10日,国立美术馆在贝尔-梅尔街100号安格斯坦住宅成立并对外开放。最初仅有4个房间充当展厅,由于面积狭窄,常常人满为患。1832年,在建筑师威廉-维金斯的主持设计和带领下,开始在特拉法加广场北面选址兴建一座新的国立美术馆,这座新馆于1838年完工,从此国立美术馆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其后,作为美术馆主管之一的英国收藏家乔治-布蒙特等人不断收到来自民间收藏家的捐赠,藏品数量日渐增多。1855年,馆长查理-伊斯特列克爵士买入大量早期意大利绘画。1856年美术馆又收入英国画家透纳的藏品,英国绘画藏品日渐充实。

 

英国国立美术馆创设至今已然成为欧洲美术馆的代表,陆续拓展形成了现在以绘画收藏为主的国家级美术馆。1997年,国立美术馆与泰特美术馆交换60幅作品,使得国立美术馆的藏品集中以1250年至1900年间的作品为主,而泰特美术馆则偏重于1900年后的现当代艺术收藏。

 

如今,国立美术馆的藏品涵盖了从13世纪至19世纪,多达2300件的馆藏作品,分为东西北三大主体展区和塞恩斯伯里侧翼展区,共4个部分。作品按照年代顺序展出:1991年增建开放的塞恩斯伯里侧翼收藏着1250至1500年代早期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达-芬奇的绘画《岩间圣母》和素描《圣母子与圣安妮、施洗者圣约翰》就陈列于此。2011年,这个展区推出的“伦敦达-芬奇大展”,首次将达-芬奇的两幅《岩间圣母》合并展出,一时引起轰动。西区是1500至1600年代文艺复兴全盛时期,意大利和日耳曼绘画。北区则收藏着1600至1700年代的荷兰、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绘画。其中的23、24号为伦勃朗的专属展厅,委拉斯贵支的《镜中的维纳斯》和维米尔的《站在维吉娜琴边的年轻女子》等名作都陈列在这一展区。东区所藏的1700至1900年代绘画,包含了18、19及20世纪初的西班牙、威尼斯、意大利、英国和法国绘画,以风景画为主,不乏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等佳作,梵高著名的《向日葵》即悬挂在45号展厅,引得无数梵高迷们前来朝圣。

 

在国立美术馆数以千计的珍贵藏品中,以尼德兰画家扬-凡-埃克的木板油画《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格外耀眼。画中描绘了一对15世纪尼德兰富裕家庭举办婚礼的新人。他们穿戴华服,并肩而立,男子表情严肃,虔诚地将右手单掌置于胸前,新娘则伸出右手,放在新郎左手之上,象征他们对婚姻的忠实。画中人都脱了鞋,代表圣洁;女子头戴白纱,暗示正进行神圣仪式,即婚礼;窗台和桌子上散放的橘子是当时的稀缺物质,暗示着富裕;人物前面的小狗目光炯炯,象征着对爱情的忠贞,借此为婚姻祝福。画面中,房间的墙上悬挂有一面镜子,上方有画家的签名。仔细观察小圆镜,里面除了新婚夫妇两人,还能看见站在他们对面的另一个人,即画家本人。扬-凡-埃克运用自己高超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将自己放置在镜子中,证明他就在现场,并见证了这场仪式。

 

扬-凡-埃克擅长肖像画,细心观察人物的周围环境,你会发现他们并未伫立在神圣的教坛前,也没有站在亲友云集的礼堂里,而是双双置身于家中。他的作品摆脱了中世纪的拘谨,取而代之的是真实地描绘对象的个性,赋予人物形象以市民气息,加以精细的写实和微妙的光影表现,把神圣的内容拉进现实世界中,着力描绘出现实生活、现世人生的丰富多彩。这幅《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就是典型的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这幅作品在油画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今天,画家可以买到现成的颜料作画,但在当时,绘画创作的程序繁复,画家时常身兼化学家,要自己寻找植物和矿物原料来制作颜料。中世纪的画家将自己配置的颜料加入蛋清调和作画,称为“坦培拉”,意为用鸡蛋等乳性胶结合剂组成的绘画。但用蛋清调制的颜料干得快,画成后容易干裂。扬-凡-埃克及其兄胡伯特-凡-埃克发明了调油技术,使用一种“白布鲁日光油”和亚麻仁油混合作为颜料调合剂,绘画时颜料可以层层敷设,不仅色彩柔和,且有长时间保存不掉色的优点。由于对油画技巧的独特贡献,他也因此被誉为“油画之父”。

 

分布在英国国立美术馆内的66间展厅,珍藏的扬-凡-埃克、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荷尔拜因、提香、鲁本斯、委拉斯贵支、伦勃朗、维米尔、透纳、安格尔、塞尚、莫奈、梵高、修拉等一批西方艺术大师巨作,走过几个世纪,这批艺术瑰宝终于在这里汇聚一堂,每年吸引着数百万人慕名前来参观,让这座19世纪的精美建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艺术圣殿。

 

 

 

 

【相关链接】:

 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收藏马蒂斯作品《大洋洲,海洋》

 观众青睐不掏腰包看展 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预算紧张

 

 

 

 


【编辑:王胤】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