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星运动”中看广东年轻艺术家的推广与生态 2012-08-07 09:35:31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邓小芳 点击:
青年艺术100、CAFAM未来展、CYAP中国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等一系列推广年轻艺术家的展览与活动旋风式地在全国各地展开。广东艺术界当然也不落人后,同样纷纷展开了各种活动推动本土年轻艺术家的发展。

美术馆:以展览提供展示平台

 

美术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展览、收藏、研究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美术馆范围官方与民间两类,近年来在推广年轻艺术家方面的美术馆则以广东美术馆、时代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等为代表。广东美术馆举办了两届的“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新青年艺术论坛”。而在由OCT主办及陈侗主持的“广东当代艺术(1990—2005)文献展报告会”中,活跃于广东地区的大尾象工作组、阳江艺术青年、缘影会等艺术家群体参与了讨论,以及时代美术馆近期组织举办的“开放的工作室—广州年轻艺术家香港艺术生态考察计划”等。这些展览不仅为艺术界的新生力量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激活新一代青年艺术创作的热情,营造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氛,同时把我们广东的青年艺术家推到前台,让他们以不同的姿态展露拳脚,使外界对广东的新青年艺术圈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美术学院:毕业展成为最大焦点

 

而美术学院系统主要承担的责任是教学、研究、创作。解决学生毕业后的生存问题与推广问题,并不是美术学院的主要任务。但是在今年的教育改革可以看出,学院系统为了解决过去的教学与社会脱节问题而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课程设置上,老师走出课堂进行教学与市场接轨,使学生能有更全面社会实践与认知。而在推广上作出最大贡献的,莫过于每年一度的“毕业展”。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代表的毕业展,魅力正在逐年增长,各界人物蜂拥而至,媒体争相报道,已成为社会了解刚刚走出校园的新生艺术家一个重要平台,也成为各大画廊与艺术机构认识、发掘年轻艺术家的一大窗口。不少年轻艺术家就是通过展览上的毕业设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话题,走进公众视野。部分毕业作品直接成为艺术爱好者与收藏者的购买目标。

 

画廊:无代理年轻艺术家,尚处在最初级的孕育阶段

 

最后要提及的是民间艺术空间则以画廊为代表。画廊作为一级市场,在推广年轻艺术家以整个艺术生态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纵观各个环节对于广东年轻艺术的退该行看,画廊似乎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从全国的画廊生态发展状况看,我国画廊事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诸多问题尚待解决。而广东地区的画廊的更为严峻,与上海北京两地画廊比较,虽然拥有经济繁荣发达、毗临港澳、面向东南亚的地区优势,但画廊业却一直没有形成气候,既没有形成集约化的经营态势,也没有如上海那样因势利导地形成自己区域的经营风格,一直零散经营,既无画廊行业协会,缺乏系统正规营理念的画廊。据采访调查,广州极少有画廊对年轻艺术家进行代理与签约,总括原因为“风险过大”。风险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画廊主认为年轻艺术家对自己缺乏的发展规划,有很多艺术家极有可能中途放弃或转行。第二,个别年轻艺术家不守诚信,即使与画廊签定代理合同,仍与其他画廊甚至拍卖行有交易。第三,要成功培育与推广一名艺术家需要大量的物力财力,且回报周期较长,目前广东拥有此种资金实力的画廊甚少。更有甚者在其初有名气之际,中途转换合作画廊,令其原代理画廊遭受极大损失。所以,无论是从的生态环境到画廊、艺术家自身的生存发展状态看,广东画廊在对年轻艺术家的培育与推广上举步维艰。

 

尽管如此,不少画廊还是以自己的方式作出努力,华艺廊则是极少数画廊中与年轻艺术家有代理合约的一位。而其他画廊则多数采取项目性质与年轻艺术家进行合作,然后这种项目性质的合作模式对于整个艺术生态是否有害,确实值得有待商榷。但是短期看,还是对年轻艺术家的推广起到一定的作用。而近期较有代表的推广活动,则有如意画廊前段时间举办的的“镜像王国——2012邓瑜个展”、以及在密锣紧鼓进行作品征集的“首届大学生(广州)艺术博览会”。

 

美术批评与学术讨论:策展活跃,但仍缺乏关注

 

机构组织对于年轻艺术家的推广十分活跃,而然广东美术批评与研究的代表人物对年轻所以护甲的推广,同样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黄专、杨小彦、皮道坚、胡斌、樊林等理论批评家都进行了大量的对年轻艺术家的各方面研究。同样也以策展人的身份与其他美术机构合作在近十年来组织了上百个展览与研讨会,如2002年的“城市之光”、2006年的“‘超级英雄’广州艺术新势力联展”、2008年的“‘广州站’广东当代艺术特展”、2008年的“‘热气’——当代艺术十三人展”、2010年的“‘睬你都傻’——当代艺术在广东”等,使更多年轻艺术家逐步为市场所熟识,也使整个广东的艺术生态与年轻艺术家有了理论基础的支撑,使其发展更为完整与完善。尽管策展活跃,胡斌还是表示广东的批评家对于本地的艺术创作和现象仍然缺乏足够的关注,当然,作为批评家个体,可以选择任何他所希望关注的对象,但是,作为广东的批评家,研究、介入本地的艺术现象自然有更多的便利性,再则,一个批评家如果缺乏与本地艺术现象同生长的关联性,还是带有遗憾。

 

在这段时间席卷全国的“缔造新星活动”中,我们应该更加保持应有的理智与思考。年轻艺术家目前作为一个赤手可热的受追捧群体,已有媒体提出质疑,对于过剩的艺术家选秀,会不会造成评委们的敷衍与搪塞了事?从各展览纷纷“撞车”的盛况来看,可以肯定的是,短时间内这些敏锐的艺术市场力量和专家学者依然会不遗余力地继续力荐青年力量。但是,只依靠单纯的“造星运动”并不能提高艺术家与艺术市场的含金量,各个环节与艺术家自身都必须对上述诸多问题做出更多的调整与努力,才能保证我们能拥有一支健康而强大的未来主力军。 

在“野生视觉——广州青年当代艺术家专题展”上的部分作品

在“野生视觉——广州青年当代艺术家专题展”上的部分作品

广州画廊

广州画廊

 

 


【编辑:李洪雷】

 

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展

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展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