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基金公开信托走向隐秘私募 2012-08-07 13:46:37 来源:投资有道 作者:罗梅芳 点击:
今年国内新增加的艺术品信托基金仅有13只,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品基金市场的不景气。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艺术品基金的发行方式开始趋于“私募化”。

艺术品基金公开信托走向隐秘私募

 

今年国内新增加的艺术品信托基金仅有13只,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品基金市场的不景气。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艺术品基金的发行方式开始趋于“私募化”。

  

自2010年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火爆初露端倪伊始,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就呈现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即便是交易额在2011年下半年秋拍有所回落,也仍然改变不了旺盛的市场需求。本刊统计数据显示,到2011年底,中国有近30家机构发行了超过70只的艺术品基金。“这些艺术品基金,大部分走的是信托渠道。”业内人士介绍说,甚至连“香花石系列?艺术家定投集合资金信托”这类仅仅只有数百万元规模的艺术品基金也选择了信托渠道发行。

 

然而,到了2012年,艺术品基金的发行方式开始悄然生变。

  

走“私”风盛行

  

“今年中国新增加的艺术品信托基金仅有13只,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品基金市场的不景气。”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些信托基金的发起人大部分都是去年的原班人马,但国内艺术品基金的发行方式开始趋于“私募化”。

  

有知情人透露,作为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并投资于艺术品的私募基金,其增值速度一般为13~14%,年化收益率最高可达31%。如此暴利的投资标的,其中80%以上来自拍卖会,剩下的作品则从画廊和收藏家手中购得。

  

“这些基金的投资标的以现代书画与中国当代艺术为主,其中最主要的是油画和雕塑两种。”该人士介绍,虽然总体数量不大,但是发展异常迅猛。

  

甚至,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欲发艺术品信托基金的公司开始“随大流”地转向隐性私募。如摩帝富副总裁兼亚洲区总经理黄文睿在国内曾几番尝试发起艺术品信托基金,但最终选择放弃,转戈以“定额资产管理”的名义管理着数只艺术品私募基金,截止到今年初,总金额已经达到4.5亿元。

  

“一般情况下,在艺术品市场内,私募比公募基金的规模要大得多。”业内人士透露说,公募与私募的比例至少是2:3的差别。

  

走私募路线更“划算”

  

虽然艺术品公募基金更容易让投资者“掏钱”,但不可否认目前艺术品公募基金存在的重重限制,成为投资管理公司“弃暗”的对象。其中中间费用过高是追求暴利的投资管理公司最大的制约因素。

  

“中国走信托模式的艺术品基金往往都是和银行合作的,相对谨慎的银行对基金的风险控制比较严格,一般来说基金操作公司会被银行要求跟投20?30%,另外,银行和信托公司还要各自收取渠道费用。这样显然没法为基金管理方带来足够的利益。”黄文睿之前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一语道出他的真实原因。

  

“由于艺术品市场的变幻莫测,基金成立之后,很多基金发起方并不能保证在退出时能赚到足够的钱。这时如果选择信托基金模式,这笔额外的费用是基金发起人所不愿意承担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发起人如是说。

  

而落实到具体的运作层面,“艺术品投资通过信托或者公募的方式,赚得只能是2%的管理费”,一位不愿具名的艺术品基金总监介绍说,管理公司要得到销售后的分红,必须在达到一定的销售额之后才能参加,否则就不能参加分红。“而利润的重头戏就在分成这块。其比例可达13~20%。”

  

相比之下,虽然私募收取的管理费与公开渠道差不多,但是私募基金没有信托或者公募的分红限制。“在私募基金里,管理费都已经不算什么,管理公司也不需要达到一定的销售额才可以直接参与分成。”

  

更为重要的是,在私募基金的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支出在帐面上查不到,这样就可以把利润做低,交的税自然也就少了。”一位私募基金内部人士介绍说。

 

 

私募基金的轻装上阵

  

虽然艺术品投资在中国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但由于市场刚处于起步阶段,监管的缺乏和业内信息的不对称,使艺术品基金处在野蛮生长的阶段。“很多艺术品基金都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很多信息拿不到台面上。但如果要走信托渠道,则需要定期公开信息。”业内人士介绍,这对于艺术品基金按照行业“潜规则”去运营非常不利。

  

“比如通过公开信息,市场可以一定程度把握该艺术品基金的出货和购货时机,万一有人从中跟风或者捣乱,就会直接影响到这只基金的赢利水平。”一位艺术品基金运作人介绍。

  

相比之下,艺术品信托运作人所担心?,也正是私募基金要做的事。“信托或者公募基金选择艺术家之后,就要费心费力地为艺术家办画展、做宣传推广等活动,同时还需要公开艺术品基金的信息,让投资者知道进货和出货时间。”这在让其取信于投资者的同时,更成为一个巨大的漏洞,让私募基金钻了空子。

  

“在这种情况下,私募基金要做的很简单,就和股票基金市场操作一样,只要跟定某只公募基金‘建仓’,把公开信托基金宣传推广的画作收购过来,再等公募把价格做上去了,随之抛掉就可以了。”某私募基金运作人坦言,不得不承认,私募在挖信托和公募基金的墙角。

  

当然,走公开渠道的信托和公募基金也并非全无招架之力。“如果能把所投资的艺术家所有的画都控制住,私募基金想钻空子也难。”专家介绍,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能力。“但要做到这点非常难,目前信托和公募基金对于私募基金的跟风行为防不胜防。”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跟庄”行为,一些私募基金运作人抱着谋取暴利的心理进军艺术品市场。“犹如股市里的‘坐庄’,通常私募基金先是买断某位艺术家的作品,然后采取各种营销方式为其包装,拼命提升他的名气,为他组织巡回画展,在各类拍卖场合自卖,借此抬高其作品的市场价格,而在退出时就稳赚一把。”业内人士反映,基于私募基金好操作,灵活好掉头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基金发起人钟情于“私募”性质。

  

公开信托自毁长城

  

从表面上看,信托基金是目前中国艺术品基金最主要的方式,相关资料也显示:2012年上半年艺术品信托产品的发行规模达到了29.34亿元。但是知情人的透露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虽然无法统计到具体的数额,但目前隐秘私募的规模比公开信托要大得多。”

  

“公开渠道的操作也存在不少问题,甚至不见得比私募来得省事。”业内人士介绍,除了运营成本和信息保密的考虑,艺术品基金发起人选择私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公开渠道的信托和公募也存在不少漏洞。

  

“不少信托公司在发行艺术品投资信托计划时,都会要求有最低收益率,甚至要求管理人对此提供担保,以此保证投资人收益。”专家介绍,这在让信托模式受到投资人欢迎的同时,对管理人来说无异于变相贷款,有悖于基金的初衷。

  

不仅如此,对于投资人来说,虽然信托法律相对完善、风控体系比较完备,通过信托公司投资艺术品有一定的安全感,但业内人士也反映:“比如发生艺术品鉴定风险、艺术品保管风险、市场风险、不可抗力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基金投资运作风险、管理风险、信托发行风险、信托期限提前终止或延长的风险、信托财产不能变现的风险、信托财产登记风险和其他风险的情况下,可能造成的损失都由受益人自行承担。”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位通过公开信托投资艺术品的客户觉得自己像处于十面埋伏里。

  

对此,信托公司为了解决投资者的担忧,交易中艺术品信托产品对投资顾问的责任有明确的规定:“就算是不小心购买到赝品,由此产生的损失也是由投资顾问承担的。”某信托公司负责人介绍。

  

“在退出方面,除了拍卖和协议转让这两种比较常见的退出渠道。必要的时候,投资顾问需要履行到期滞销艺术品回购的义务,而且信托期限内,如果可分配收益不足以满足相关信托费用和优先受益人的本金及预期基本收益,对差额部分投资顾问也有义务进行补足。”

  

“虽然表面上来看风险都由投资顾问承担,但是基于信托项目募集金额比较大,如果真的遇到风险,投资顾问所在的公司可能根本没有办法承担。”利得财富总裁助理盛大如是说。

  

另外,一般的艺术品信托计划,其核算日将根据信托财产的现金流等情况确定,可能出现信托受益人最终获得分配的信托财产,少于其所交付的信托资金,甚至受益人最终获得分配的信托财产为零的风险。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信托公司对管理、运用和处分信托财产产生的盈亏,不提供任何承诺。

  

即便是有银监会作为监管,但是目前艺术品信托产品中,“报备只是走一个形式,信托公司将书面材料上报给银监会。银监会并无人力与精力对每一个信托进行详尽的核实,报备并非报批。”业内人士反应说。

  

“在风险同样多的情况下,投资公司当然选择利润大的基金品种,而艺术品私募基金刚好迎合了投资管理公司的需求,对其趋之若鹜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专家不禁感慨。
 

 

【相关资讯】

艺术品基金:困局中的突进

艺术品基金投资方向之辩


【编辑:刘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