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收藏:价值高于价格 2012-08-14 11:01:55 来源:深圳商报 点击:
深圳市收藏协会会长、铜镜收藏家杨传耕:“铜镜收藏一直是冷门中的冷门,而近几年,进入铜镜收藏行列中的藏家越来越多,其真正的市场价值远远高于目前的拍卖价格,“东西本来就少,精品更少,现在正是‘捡漏’的大好时机,升值空间是很大的。”

东汉五乳瑞兽纹镜

东汉五乳瑞兽纹镜

 

铜镜虽然隶属被坊间和各大博物馆趋之若鹜的青铜器,然而其历史、艺术及收藏价值却迟迟未被世人洞明,不少人对铜镜收藏还相当陌生。记者昨日采访了深圳市收藏协会会长、铜镜收藏家杨传耕,他认为,铜镜收藏一直是冷门中的冷门,而近几年,进入铜镜收藏行列中的藏家越来越多,其真正的市场价值远远高于目前的拍卖价格,“东西本来就少,精品更少,现在正是‘捡漏’的大好时机,升值空间是很大的。”杨传耕说。

  

民间收藏可与官方相媲美

  

多年来,杨传耕流连于国内各大铜镜展和知名博物馆的铜镜专馆,他认为,如今的民间铜镜收藏可与博物馆藏品相媲美,而这样的收藏格局实属罕见。究其原因,杨传耕说:“上个世纪90年代前的铜镜收藏是‘冷门中的冷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很‘小众’的,人们普遍误解铜镜仅仅是古代梳妆用的器具。不单不入收藏家的法眼,连民间也‘看不起’铜镜,更不消说博物馆收藏了。于是导致大量铜镜流入民间甚至是海外,被私人所收藏。”

  

杨传耕介绍,铜镜制造是青铜制造工艺里最为精华的部分。青铜制造工艺是通过铜镜的制作推向顶峰。杨传耕说:“博物馆的优质青铜器藏品多为大型青铜器,像铜镜这样的小型青铜器佼佼者少之又少。铜镜虽不如大型青铜器那般宏伟,却在精美程度上更胜一筹。”

  

价格扶摇直上

  

收藏不能脱离艺术品本身的审美价值空谈文化价值。杨传耕认为,长久以来,铜镜之所以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做工精良,品质优秀的铜镜少之又少。“铜镜制作的难度很大,中国铜镜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如此漫长的历史和浩如烟海的制作量,也只有工艺的原因造成制作质量的差别。图案的设计、制模,以及浇铸流程中的不确定因素都是造成铜镜制作优劣的原因。”

  

谈及铜镜目前的市场价格,杨传耕介绍,2004年嘉德春拍首次出现铜镜专场,正是这场拍卖会,让铜镜剥离出杂项类别,高调进入藏家视野,其价格一直扶摇直上。近几年虽有少许回落,仍是良性循环,也是市场成熟化的标志。

  

“2004年前铜镜的价格一直都在低位徘徊,嘉德春拍铜镜专场成为铜镜‘扬眉吐气’的关键点。在此之后,价格一路看涨。”杨传耕举例:“譬如2003年的一枚唐代铜镜只能卖4-5万元,次年价格翻十倍,能以40万成交;而到了2010年年末再上拍,就已是343万元的高价了。”对于铜镜市场的前景,杨传耕表示乐观。他认为:“铜镜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全世界极具价值的铜镜不到300面,即使是故宫(微博)博物院的乾隆收藏也没有几件精品。近年来更有大批铜镜从国外回流到了国内,这些藏家都把铜镜当宝贝守着,很少有人舍得卖出去。”

  

培养“精品意识”

  

如果判断一个铜镜的收藏价值,首要是看其完整程度和纹饰的精美程度。对于铜镜的真伪辨别,杨传耕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多看。在各大知名厂家和博物馆看精品可以提高鉴赏水平,同时也要多看假货,才能锻炼眼力;其二,只要有时间就多学多看书,了解铜镜的背景知识,纹饰的内涵及作用,才能知道一件艺术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做出正确判断。此外,学习审美才是提高辨别能力的途径。

  

“还要培养‘精品意识’。所谓的‘精品意识’就是宁缺毋滥,要买就买好的。只有好的才是给古代达官贵人用的,也才会是由有名的雕刻家、艺术家铸就的。同样,遇到精品时的魄力也很重要。没有当机立断的决心,很可能就会错过好藏品。”杨传耕说。

 


【编辑:刘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