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肖娴
黎肖娴为纽约大学电影研究哲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副教授,曾担任创意媒体学院的跨媒体批判专业的组长(2002-2010),现为创意媒体文学学士本科生课程主任。黎氏为跨界的艺术创作者,以批判理论、女性主义视野、电影理论、叙事实验和民俗田野法的多元结合进行学术及创作活动。
伊利亚&艾米利亚•卡巴科夫
伊利亚•卡巴科夫出生在前苏联的乌克兰,他在2000年被评为在世的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卡巴科夫一直在尝试用作品来解释苏联的存亡问题,他认为苏联是第一个现代社会。他试图去抽取出每一个现代社会中的普遍元素,并且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裂缝进行仔细的研究。卡巴科夫将和他的太太艾米利亚一起参加本次上海双年展。
蒋志
1971年生于湖南沅江,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居住和工作在北京,曾获2000年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蒋志的工作领域涵盖了摄影、纪录片制作、录像装置、绘画、装置和小说写作。作品关切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呈现个人对社会人文的细腻观察,趣味中带有丰富的省思。
胡介鸣
胡介鸣1957年生于上海,是当今中国数字媒体和录像装置的先驱艺术家之一。他最关注的题材之一便是新旧的交替更迭:一个他持续提出观点和质疑的主题,利用众多的媒介,不论摄影、录像,或数字互动技术,把建筑并置并配上音乐的注解。
藤原西蒙
这名英日混血的艺术家一直进行着一种形式上的“个人发现之旅”,可是实际却涉及到道德、建筑与系谱等问题。在藤原近些年的项目中,他质疑了许多被操控的历史以及集体记忆影响个体经验的可能性。他对构造一个故事十分着迷,并且喜爱书写,在他的叙述性作品中都能发现种种痕迹。
哈瑞尔•弗莱彻
在哈瑞尔•弗莱彻完成了在加州的学业之后,他开始与艺术家Jon Rubin合作,他们在奥克兰的邻里社区中开始邀请社区住户来加入展览。这个二人组就这个话题合作了好些年,并且写下了诗歌“我希望你来闻闻我”(I Want You To Smell Me)。弗莱切现任职于波特兰大学的艺术系,作品展出于世界各地。2005年,他还获得了阿尔伯特艺术奖。
瓦蒂姆•费西金
瓦蒂姆•费西金通过摄影、绘画、灯光、声音或者互动装置,探讨科学与艺术、整体性与个体、公共与私人、内和外这些通常存在于我们的常识之中的关系。他的艺术实践始于上世纪80年代晚期,而且当时是艺术家小组“世界冠军”的成员之一。
亚伯拉罕•克鲁兹威力戈斯
亚伯拉罕•克鲁兹威力戈斯出生于1968年,是一名用“发现物”来制作作品的观念艺术家,也以此成名。作为一名雕塑家与作家,克鲁兹威力戈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参与了发生在墨西哥城的观念艺术浪潮,该运动常常被拿来与英国YBA的蓬勃时代相类比。
北京草场地工作站
2005年,纪录片制作人吴文光和现代舞编导文慧创办了草场地工作站,他们希望这不仅是自己进行创作的工作室,同时并非只挂着“艺术”名号的陈列或者展示橱窗,而是“创作正在进行时”的一个工作站,同时也是一个和更多志同道合者分享和交流的空间。与表演和影像有关的工作坊和讲座是草场地工作站的基本交流活动,一直持续到现在。
罗伊•阿斯科特
罗伊•阿斯科特是新媒体艺术的先驱,60年代以来他就以艺术家和理论家的双重身份活跃在互动多媒体艺术领域。他创造性地将控制论、电信学引用到多媒体艺术创作之中,对英国乃至欧洲多媒体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自80年代以来,他开拓了国际互联网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并成为艺术应用信息通讯技术的领导人物。
【编辑:杨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