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车手韩寒的输赢 2012-08-14 15:11:20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李邑兰 点击:
2012年4月29日,日本NHK电视台跟拍韩寒纪录片的第一天,就撞上韩寒退赛。韩寒的妻子金丽华告诉摄制组:“那是方韩之争之后的第一场比赛,韩寒非常渴望胜利,比平常更渴望,但他没有胜利。”

场边的韩寒。.jpg

场边的韩寒。

 

没有百万资产根本玩不了

 

赛车是韩寒从小就喜欢的运动,但在他挣到足够多的钱之前,这个赛车梦显得十分遥不可及。

 

赛车是一项“奢侈游戏”。“如果你想玩赛车,没有百万资产根本玩不了。”《专业车志》杂志记者楼浩说。楼浩连续报道赛车十余年,他说在成为一名受薪职业赛车手之前,买车、改装车、练车、养车、养维修团队,每一环都需要自掏腰包,而仅仅在改装车环节,一个专业赛车减震器的价格就在十万至二十万之间,一条轮胎三千多元,基本试一次车就要换掉三条。要想玩赛车,“钱”是头等大事。

 

2000年,韩寒18岁,那一年他退学了,同时,他的小说《三重门》出版。《三重门》累计发行超过190万册,是中国近20年来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凭借这本书所得的稿费和版税,玩赛车变得“切实际”了。

 

他买了第一辆汽车富康,将它从上海开到北京进行改装,所有配置都按照赛车标准进行改造,并将车的外观改成夸张的模样:前轮换了个大轮圈,边上装了鲨鱼腮,还加了尾翼,把三元催化器等装置拆掉,直排,为了追求巨大的排气管声音。连车带改装,他花了二十多万。

 

上海松江区附近的一个室内卡丁车赛场是韩寒最初练卡丁车的地方,他借此来提高自己的赛车水平。卡丁车场练一天至少500元,随着他花的钱越来越多,他终于能判断哪辆车是快车哪辆是慢车。

 

当时韩寒和一位教师、一位中年父亲是这家卡丁车场最快的业余车手,在卡丁车场大厅挂着的成绩表上,前三名已经挤不进别人的名字。那位父亲有个还在念小学的儿子,每次排名第一时,他就带孩子过来观战,看爸爸如何废了对方。但当他名次落后,儿子只能在家里做作业,父亲就一个人在场地艰苦奋斗,直到圈速反超韩寒为止。所以在儿子心目中,老爸永远是第一。几年后,在韩寒记录自己赛车生涯的书《就这么漂来漂去》中,这位“永远第一”的父亲出现在了书里。

 

2001年,韩寒去北京做“北漂”,与几个玩飞车的朋友组建了一支“极速车队”,成了赛车圈的个体户。除了继续在卡丁车场练车,北京近郊怀柔的山路也成了他的练车场,“当时开得很差,乱七八糟的,也没有任何练车的地方,只能在山路上练,等于是非法飙车,还差点掉沟里去。开车也不是很理性,能开快就开快,很冲动。后来才明白,开赛车是要用脑子开的,不是用手。”韩寒说。

 

那辆富康没有陪伴韩寒走上赛车竞技场,而是换成了改装版三菱。三菱是韩寒从香港订购的,当时订购车的人意外过世,这辆车在香港闲置了五年,车内没有空调,还常常断油。后来韩寒经人忽悠,通过极为麻烦的外贸手续,以超过车本身价值的价钱买下了这辆车,并花了不少冤枉钱进行改装。《三重门》时得来的版税满足不了胃口不断膨胀的赛车,韩寒需要不停写作。那段时间,他的作品《像少年啦飞驰》、《通稿2003年》陆续发表。

 

漂了几年,2003年,韩寒终于第一次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上海站的比赛。比赛前,他有好几个晚上都睡不好,一直在想第一个弯应该怎么过。那场比赛是他惟一一次提前偷偷看过路的比赛。第一个弯是一个左弯,先是五百米到八百米的一条大直线,然后忽然左拐进一个门洞里。韩寒想了很久,该直线过去,还是该漂移过去,结果实战时,他在转弯处没刹住车就笔直地冲了过去。“那是我人生参加比赛的第一个弯,我失败了。”韩寒说。那场比赛,他得了N组第六。

 

拉力赛分组是按照赛车不同的改装标准来进行划分的,大致可分为A组、N组和S组三个组别。

 

A组是符合国际汽联规定的无限制改装的车组,参加这个组别的赛车大多是厂商队,他们使用的都是2000cc大排量车。

 

N组是国际组,车型必须是年产2500辆以上的量产车。这些车辆除进行必要的安全改装外,性能改装幅度较小,发动机部分则必须是民用车的标准,不许改动。按照发动机排量不同,又分为四个组。

 

S组是我国拉力赛专设的一个组别,也称为“国家杯”,参赛车辆必须是公安部和机械工业部颁发的汽车目录当中的第一类车型。

 

“9年前,提起韩寒,更多的是笑话。就像我们现在讲起郭富城开赛车一样,都是呵呵一笑,‘挺好的,还拿冠军了’。那时,赛车圈对韩寒就是这种态度,他太不重要了。”楼浩说。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