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谷——侯瀚如电话回忆录 2012-08-14 15:34:0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是“个体缺席,集体进场”。如果二十四个单位中有一个是以“退出”而其它二十三个是以如何表现来参加这个展览,我不知道是不是新鲜的。70年代的也无所谓,那怕别人用过的,我们也可以再用。而且别人可能正在做作品,我们却在讨论如何做这一作品,那印刷的书就显得很重要了。

侯:“告示”?什么“告示”?

郑:我已发给陈侗了。

侯:睇唔到。

郑:好,我把整个改变跟你再说一遍。就是:在室外集装箱外贴几张告示,大致内容是:因博尔赫斯书店员工集体罢工,书店因故无法参加光洲展。特此告示。然后写上所有罢工人员名单。陈侗啦,陈邵雄啦,胡日方 啦,梁钜辉啦,杨勇啦,等等,再在铁箱的每个门贴上交叉的封条:博尔赫斯书店封……就是说以“个体缺席、集体进场”来参加这一展览,以退为进……

侯:欧宁他们知道了吗?

郑:欧宁,曹斐,我不知道他们知道了没有,他们离陈侗很近。

侯:如果他们不同意呢?

郑:他们不同意就等于自动退出了这个展览。

侯:这个策略在西方很旧了。

郑:策略?哦,我们这一个改变不是策略哦,如果广东一开始马上就这么做,我就认为是策略,我认为也没什么意思,但我们是一步一步得出这个结论,从开始的“权力全面下放”到“我们讨论如何做作品”,到现在的以退为进,如果一个个体身份的艺术家用缺席这一策略去参加这个展览我会认为没意思。譬如徐坦,如果他这样做的话,就没有集体缺席的力量大。

侯:你不要以为徐坦缺席你们就这么干。

郑:徐坦不参加这个展览了吗?

侯:你说的。

郑:哦,我说是譬如……

侯:到时广东艺术家一件作品都没有了。又 点做呀!

郑:是,我们原则上是这么样定的,我们也不会派任何人去出席这个展览,省下来的钱就可以做500份海报贴在箱子外面和整个光洲展四处,一千本书放在你开放的办公室里任人拿。

侯:你知唔知,机票酒店是赞助的,不用花钱的。而且,你们这样做,没有人会留意的。
郑:就是因为双年展太多又太密,观众看完了这个展又要搭飞机到下一个展览场地。他们来到光洲已订好了下一展览目的地的飞机票,怎么样匆忙,都应看到文字!……

侯:没用的,没人睇文字的。

郑:一百年后呢?看作品简单过研究作品。

侯:没用的,现在我不知怎么办!

郑:就是因为那二十三个单位都在表现,而我们是以退场来参展。我们一直在改变我们原来的方案,每一改变我们都停一停……很像是双年展的主题“暂停”呀?

侯:我原本的意见是在光洲这个大展上展示广东艺术家的面貌,让他们以后在国际舞台有更好的展出机会,你们却改变了方案。

郑:我们也是被逼到这一步的,为了做这一作品,我们暂停又开始,开始又暂停……发展到如今,我们才发觉这是最真实的,既保持了广东的实力,又体现了单位集体精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