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雕塑争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雕塑 2012-08-14 16:36:15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王亚煌 点击:
前几天杭州市政府要为孙杨和叶诗文建雕塑的新闻争议还没过,这两日乌鲁木齐的18米高“飞天”雕塑造型又引发了口水。有人认为雕塑上端人物造型应该美化,指责城市管理者的审美观与群众相偏离,甚至建议将其拆除。

前几天杭州市政府要为孙杨和叶诗文建雕塑的新闻争议还没过,这两日乌鲁木齐的18米高“飞天”雕塑造型又引发了口水。有人认为雕塑上端人物造型应该美化,指责城市管理者的审美观与群众相偏离,甚至建议将其拆除。该雕塑主管部门负责人表示,从专业角度来评价,“飞天”的人物造型比较饱满,整个比例非常好。

 

实际上中国的雕塑长期以来被诟病甚多,比如千篇一律设计造型的毛泽东塑像,某大学出了名的“拉面女神”,以及大家经常调侃的“读书顶个鸟用”。而作为雕塑的设计者和建设方,政府要么埋怨群众审美水平低下,欣赏不了雕塑的美感和意境;要么指责群众恶意刁难,低俗庸俗恶搞本来高雅的雕塑;抑或表示群众不能理解自己当前所塑雕塑的深远意义,道德素质远没有达到鉴赏水平。

 

而这套评判的标准则可以学习某些选秀类节目设立的大众评审团。政府提供几套备选方案,群众选择方案,这也是比较民主和科学的做法。否则,关起门来自己做决定,不管是专家教授意见还是领导个人审美,因为缺乏群众的参与,他们都会觉得不好看。

 

此外还应该强调的是,雕塑是用来给人看的,不是当作文物收藏的。曾经我们在天安门广场上立了56根民族图腾柱,耗资甚大,如今还有几个人知道其藏身何处?又有几个人专门去观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雕塑是广场的附属品,所以我们在广场上修建雕塑应该考虑广场的特征、容积、人群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的安插。当然,如果设计者懂得广场是政治衍生出来的事物,能在雕塑中加入积极的政治元素,那就更进一步了。

 

政府这样的态度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应当认识到,国内大部分雕塑是花财政的钱来建设的,那这个行为实质上就相当于群众花钱进场看一场艺术展览一样。既然人家花了钱,就要容许人家指指点点。哪有一个画家开收费画展,遇到有观众说一幅画不好,还怒气冲冲去指责观众审美低的。

 

而近些年来我们的城市雕塑频频出现争议,笔者认为并不是偶然的,其主要原因还是群众的审美水平日渐提高所致。正是由于这种提高,一方面我们过去遗留的雕塑本身就不是什么传世精品,带有很重的钢铁时代的烙印,风格陈旧单调,形象设计简单,不再适应当前群众的审美眼光,所以出现了争议。另一方面雕塑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们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没有随着群众的提高而提高,因此新建设的雕像往往被嘲笑。孙杨和叶诗文的雕像也是如此,有些人是担心财政乱花,有些人是担心给运动员压力过大,但怕是还有很多人担心两位现代人被雕成了五大三粗的劳动模范,胸戴红花,腰系彩带。

 

因此笔者认为城市雕塑在建设上应该有一个核心,一套标准来作为评判依据。笔者艺术细胞天生不足,但这个核心笔者认为应当是写实主义,因为各国能成为经典的雕塑往往是写实的,比例协调的,这也是符合人类美学的一贯传统的。那些夸张的、卡通的、女性男性化的虽能红及一时,但无法被传颂一世。

 


【编辑:赵丹】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