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油画的美人效应
当各式各样的美人冲你微笑时,人们陆续举起拍卖的号码牌,把她们归入囊中或转手卖掉。这些作品中有对古典艺术真诚的回归,也有软弱无骨的假笑。面对错综复杂的写实油画市场,年轻艺术家对如何坚持对艺术理想。
“写实”是近现代中国绘画的主流,尤其是近30年的发展,基于广泛的西式美术教育,中国写实油画的创作队伍恐怕是世界上最庞大的。量的积累自然会达到质的飞跃,一批优秀的艺术家逐渐成为写实绘画的中流砥柱,他们后面还有大批的年轻艺术家为此奋力攀爬。
从2006年中国油画学会主办的“精神与品格—中国写实绘画研究展”到200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的“寻源问道—中国油画展”再到2012中国美术馆的新写实油画展。大量的写实艺术展览体现了大众对于写实油画的喜爱程度,它已经变成了老少咸宜,接受程度最广的艺术形式。2004年由艾轩、杨飞云、王沂东,发起成立了“北京写实画派”,近30位成员中有陈逸飞、陈衍宁、徐芒耀、何多苓、李贵君、尚丁、郭润文、朝戈、张利、王玉琦、庞茂琨和冷军等等。在这份名单中有太多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们是各大拍卖行“最熟悉”的高价艺术家。
艺术家们对写实艺术“十年磨一剑”的探索使得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达如火如荼,但在这些成功的光影下,也有许多把剑磨歪了的作品泛滥于世,他们抱着“还是人物画好卖”的心态凭借一定的绘画基础,依赖照片制作出大量的美人图,从那些作品中你很难体会到画家的真诚,虚浮的假象充斥在笔触里。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市场上没有强劲地需求也不会有画家的迎合。写实油画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情趣,客观上降低了欣赏者理解艺术的门槛;而且写实油画制作比较复杂,技术指标成为投资参考的系数;另外油画作伪难度偏大,赝品远比其他画种少。所以写实油画相比其他艺术类别更受投资者的欢迎,但是在市场中存在一些画家的作品被盲目托高,以至于没有新藏家愿意接盘,这些浮躁的泡沫也使得写实油画只是“看起来很美。”令人担心一旦泡沫退去,价格会跌到什么程度。根据Artprice.com的研究显示,短短18年间,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从当初的零起点发展成赶超美英的世界第一大艺术品市场。写实油画更是重中之重,其中最大的特点是作品持有期特别短。中国购买者对油画的平均持有期只有1.3年。而梅摩指数所记录的在纽约拍卖的艺术品平均持有期为29年。况且其中33%的重复拍卖的油画作品的持有年限更是短于一年,不少作品春季上拍后转脸又在秋季上看到。这些数据让人感慨写实油画变得不像是一门艺术而是一门大生意。
纵观写实油画这一路的发展,从过去大陆根本没有绘画市场的概念,到十几年前中国嘉德在国内第一次设立了中国油画雕塑专场拍卖,再到2005年中国油画市场迎来的“井喷”,写实油画逐渐走向市场的主角地位。在2005年王沂东的《深山里的太阳》以506万元成交,艾轩的《二月的午后》和杨飞云的《红帘子》分别拍出了363万元和242万元。虽然到了2008年左右写实油画因为全球的经济危机价格上涨趋缓。但是从2009年开始,艺术市场又开始逐渐恢复动力。由于国内的投资渠道有限、股市和房地产发展不理想,更多的热钱开始滚向艺术品市场。例如到2011年秋拍,何多苓的个人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9%,并在2011年秋拍创造个人新高。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艺术家的加入,现在写实绘画也逐渐往多元化发展,既有向古典主义回归的,也有向中国写意靠拢的,还有超写实方面,而且在对材料的运用上,也丰富起来,从纯油画颜料到综合材料的使用。虽然现在有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极具创造力,但往往有价无市,作品价格浮动在3万到十几万之间。反而是另一些迎合市场的作品有比较好的收益。这个跟大众的审美水平也有一定的关系。这样的收藏趋势必定会影响到市场的健康发展,更糟地是影响到部分青年艺术家的价值判断。
中国的写实绘画也可能会再走一遍西方的老路,利用“写实”的技法却表达不出“真实”本身,反而流于脂粉堆积。“真实”的情感是艺术最为珍贵的特性。艺术家只有保护好这份“真实”,才能磨出一把锋利的宝剑,直指人们的心灵深处。
梅摩指数Tips :1988年,时任美国纽约大学金融学副教授的梅建平和他的同事——运营管理学教授迈克尔·摩西,共同创立了梅摩艺术品指数(简称梅摩指数)。梅建平从金融角度出发,把艺术品作为一种资产类型来研究。他以经济学模型为基础,运用摩西收集的300年来世界著名拍卖行的艺术品拍卖数据,建立了分析艺术品市场走势的数学模型,即梅摩指数。梅建平说:“根据该市场艺术品拍卖指数回报率分析,我们可以估算出艺术品的大致定价,例如,对于拍卖行来说一件拍品的大概估价是多少?如果超过这个数字的定价,艺术品就有可能流拍。”
【编辑:宋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