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画廊犹如一个好艺术家一样,有自己稳定的趣味、追求、风格。它所合作的艺术家吻合了它的个性,它所培育的收藏家亦有同等的审美诉求。藏家相信这个画廊推介的艺术家,相信艺术品的价值价位,支持艺术的同时体面骄傲地消费着艺术。好画廊善于发现隐藏在沙砾里的艺术家,有不低于艺术家的独到的判断力,不会人云亦云。它定期给艺术家创作成本及生活费用,它定期给艺术家做媒体宣传,它定期通过展览或博览会把艺术品销售出去。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好画廊应该在良好的学术状态里,而不是纯市场的思维,与之合作的艺术家及藏家也是素养优质。这样的画廊在国内可惜太少,这样的画廊如果多了,才是对中国艺术市场的健康推动。
差画廊犹如差画家,最恶劣的表现是急功近利。频繁地签画家,频繁地解约画家,一股脑投入,希望一夜暴富;或一毛不拔,做勉为其难吝啬寒酸的展览。对旗下艺术家缺乏长期的策划定位,跟着趣味品位低劣的有钱藏家屁股跑,谁有名做谁,作品也不看,也不是太懂,总觉这行有利可图,名家藏家两头讨好。一开始看上去很牛逼,场面很大,画卖了也不及时与艺术家结账。一旦得势,自以为是;一旦崩盘,狼狈不堪。把做不下去的责任全推在市场大环境或艺术家身上。不是心急火燎就是装腔作势,不是低三下四就是毫无作为守株待兔。这样的画廊前几年国内比比皆是,现在已是关掉了大多。好的艺术家到他们手里会折腾得不像样,一会儿基金,一会儿文交所,一会儿煤老板开发商,弄到后来一场空。
这些年你别看国内各类博览会、拍卖会、画廊热闹非凡,但到现在死了多少?投机暴发的是这些差画廊,死的也是这些差画廊,钱花得不少,由于自身艺术修为有限,目光短浅,缺乏理想,不围绕艺术本质展开,过于把艺术品概念化,货币化,不死才怪。真正有生命力的还是好画廊,其运转态势的稳健和良好其实是来自画廊所合作的艺术家艺术品本身的生命力。
碰到一个好画廊是一个优秀艺术家的福气。
【编辑:刘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