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未来展”有没有这样的,其他的对青年艺术家推广有没有这样的一个鼓励的出现?
冯博一:这种挺多的,我在何香凝美术馆每年都做一个应届毕业生的推广展览,包括今日美术馆也都有,但是做得比较好的是中央美院美术馆和今日美术馆,他们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包括何香凝美术馆,今年是第九届了。但是我觉得其实也还不够,因为美术馆发掘、鼓励年轻人应该是美术馆的一个定位之一,既要做传统的,也要做当代的,但是咱们国家很多美术馆这方面做得不好。
为什么?
冯博一:咱们的软件不行,人不行,他没有这个眼光、意识。虽然每个省市都有美术馆,从数量来看是很多的,硬件设施等方面也丝毫不差,但是在运输管理、推广上有很大的欠缺,怎么通过艺术作品把当今的文明作为一种收藏来流传。
更多的美术馆变成一种在商业推手中承担一些角色。
冯博一:就是说公共美术馆,一个展览一个礼拜就结束,只要领导、相关的人去了就行,个人履历上我在中国美术馆做过个展,根本不为大众服务。另外,目前美术馆做展览缺少标准,不是什么人都应该去美术馆做展览的,应该达到一定的程度。
您觉得这个问题出在哪儿了?
冯博一:机制,就是美术馆的系统、行政管理,包括怎么鼓励年轻人,官方愿意鼓励吗?当代艺术有理想,就是应该对现实发出批判、质疑,我一直不觉得艺术家就是一个美术,艺术家从某种角度跟纯粹的知识分子应该是一样,保持独立性,对社会要发出你的声音、质疑、批判,歌功颂德只是一个方面。
体制内那一套,他们的方式就是参加全国美展往上走,价格在体制内得到认可,价值也得到认可;另一个就是当代艺术走市场化,可能会陷入另外一种逻辑,可能被资本或者是以价格为唯一判断标准。
冯博一:这也是一个特大的问题,有的人就是骗钱,跟官方骗,跟老板骗,跟有钱的人瞎忽悠,那些人也不懂,咱们国家的审美教育又特差。这个人可能是一个博士,但是他的审美可能就是幼儿园水平,太畸形了,完全被资本所宰制,尤其是一帮画国画的,弄个笔会圈点儿钱,我觉得那个不叫艺术,作为一种生存方式不应该不能鼓励。
回过来青年推广计划有好几个,在选择标准上是怎样的?
冯博一:各有各的标准,最终还是希望能够推出一些年轻艺术家,给他们更多的机会。画廊也有一些,我要逮住一个潜力很大的就不得了啦。我觉得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还是诉求决定标准。
我觉得年轻人还是有活力的,代表着未来,从现在的年轻艺术家中慢慢地肯定能够淘洗出来未来的大师或者说带有视觉标本样本的那种。
那这些推动青年艺术的展览会影响市场吗?
冯博一:当然会,未来展的参展艺术家很多都已经被画廊代理,他参加这个展览给他们加分,他们都挺支持、高兴的,因为展览越多,知名度和市场价值越高。比如你是艺术家,我是画廊老板,咱俩有合作,三年、五年的合作,你变得越来越有名了,肯定价格就高了,我就赚得越多,大概是这种状况。
这就是现在很多艺术家热衷于做展览的原因。
冯博一:其实做展览肯定更多的是为了名,但是我觉得做展览一个最基本的就是展示,你在工作室是一个个人化、私人的创作,带有自己的情感、判断、对社会的认知,你当然希望去发表也好、展出也好,就跟写小说的,肯定也要发表,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最终还是要看你是不是具有创造性,能不能给人打开一个新的视觉空间,引起一些新的思考,你跟时代、传统的关系,比如齐白石为什么有名,他对当时中国传统文人画带来一种新的东西,他并不是科班出身,而是一个木匠,但他有一种特鲜活的东西,当时对陈旧的文人画都有一种新的东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规避或者如何避免整个被资本裹胁,比如跟传统对话以后,会不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迎合市场?
冯博一:这个可能需要各方合力,比如说政府应该支持所谓的正能量的东西;第二,艺术市场能不能变得很规范,目前市场很不规范,拍卖行、画廊等环节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简单地靠一个道德规范和自我规范,得有相应的制度、机制;第三,艺术家面对诱惑的定力,你是为艺术还是为金钱,不管哪种结果很难说一个单纯的原因导致的,真的是各个方面的合力量造成的。
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些所谓从业者,我们推崇、宣传什么,也包括艺术教育,怎么给年轻人或者从小学开始给他们灌输什么叫艺术,所以这些问题挺难一句两句说清楚的。
谢谢!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