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蔼力:希望追寻者 2012-08-21 14:41:45 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点击:
中国艺术界是个不太容易看得清的地方。一个外行要想从中琢磨出什么门道,到头来很可能一头雾水。就在几周前,某顶尖艺术市场分析网站打出万念俱灰的大标题“中国艺术市场呈自由落体态势”。

  新加坡美术馆(SAM)开幕的中国艺术家贾霭力个展“希望追寻者”。

新加坡美术馆(SAM)开幕的中国艺术家贾霭力个展“希望追寻者”。

 

中国艺术界是个不太容易看得清的地方。一个外行要想从中琢磨出什么门道,到头来很可能一头雾水。就在几周前,某顶尖艺术市场分析网站打出万念俱灰的大标题“中国艺术市场呈自由落体态势”。这让人感到意外,因为就在之前的几个月里,媒体还纷纷在遐想,强势的中国艺术市场开始统治国际艺术世界了。结果我们都知道了,那话说得也过于草率,事实上它更像针对此前舆论的夸张渲染做出的一次市场调整。

 

万幸的是,在高品质艺术家的保障下,缓缓靠近中国艺术的死神暂时还找不到下手的机会。7月5日在新加坡美术馆(Singapore Art Museum, 简称SAM)开幕的中国艺术家贾蔼力个展“希望追寻者”(Seeker of Hope),是这种品质的最新范例。从艺术角度看,贾蔼力这样的新一代中国艺术家身上有一种令人敬畏的基因。世界各地的顶级画廊纷纷派遣代表参加此次活动,表明这是一个吸引了全球艺术社区关注的“基因库”。

 

在SAM预展之夜的熙攘人群中,现年33岁的贾蔼力从容不迫地接受着全场的瞩目——你可能会想,这种级别的艺术家,理应有这样的表现。然而,2006年才从位于沈阳的鲁迅美术学院毕业的贾蔼力,发现聚光灯下的生活会对他的创作产生麻痹作用。

 

2007年贾蔼力刚毕业不久就开始筹备自己的首次个展了,地点在北京的站台中国画廊。展览的标题“疯景”(The Wasteland,即“荒原”)表达了贾对自己痴迷的艾略特诗作的敬意。展览呈现了一组令人目瞪口呆的画作。同样令人感到吃惊的是,作品在尺寸上的多样性,展现了一幅兼顾寰宇与尘埃的世界图景,无论是对中国——通过和贾的故乡、中国东北城市丹东的关联——还是对他所属的这一代通晓互联网、具备全球意识的个体,都是这样。

 

贾蔼力的作品不只是在艺术上获得了成功,它还被认为是改变中国新一代画家的关键力量。贾蔼力对现实主义的拿捏,以及精湛技法的纯熟运用, 对二十年来一直有意识地抵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刻板模式的中国绘画来说,属于正在渐渐失去的东西。“疯景”给贾霭力的职业生涯一个井喷式的开端,他镌刻在画布上的美丽新视界,影响了许许多多的艺术家。

 

对于外界的肯定,贾蔼力是张开双臂去欢迎的——有哪个艺术家不是这样的呢?但是,突然之间的商业成功,把他的工作室变成了纷扰之地,这是他没有预料到的。从此次新加坡展览积聚的人气看,这股热潮没有减退的迹象。

 

与此同时,贾蔼力在他的艺术和日渐增多的追随者之间刻意地保持了一段距离。这一点通过2008年的一次展览得到了证实,那次展览的标题是“贾蔼力的冬眠”,意思很明显。他在工作室里待了几个月,外界对他在做什么几乎一无所知。如果你渴望更多领略这位年轻艺术家的非凡才华,这种望眼欲穿的等待是漫长而痛苦的。

 

“希望追寻者”是自2007年以来贾蔼力作品的首次大展。他没有让我们失望。

 

新加坡美术馆这个空间不是为艺术展览专门建造的,面积也不大。但是它有着一种独特的建筑活力和优雅的比例,为展出的三十多件艺术品——其中多数都是第一次展出——提供了完美的场景。

 

“希望追寻者”对作品精挑细选,且通过引人入胜的编排,将它们优美地呈现了出来。展览始于一幅构图庄严的小画,画中唯一的人物——一个沐浴在阳光中的男孩——给观众感觉即将开始一段旅行。他将陪伴我们走过整场展览。突然之间,作品的主题变成了艺术史和历史,借助一首个人的挽歌并行前进,而这挽歌同时也在探索着现代世界的境况。

 

许多画作弥漫着阴暗的色彩,不过也有些许乐观主义,夹杂着一种末日迫近的感觉,这几乎是莎士比亚一般的细腻把握。这出戏是以人为主的。它仿照着历史的方式,成为一个宽泛、延展的范式,势力所及无不受其影响,因此几乎没有时间感。和油画和素描一同展出的录像作品《我们的世纪》,就一些艺术家感兴趣的事件做出了启发性的观察。从《风暴前的留念》中,我们看到二十世纪是一个出现了许多重大变革、发明和进步的世纪。而我们如何看待它们的价值,领会其中的深意,则是贾霭力通过作品呈现的核心内容。

 

在贾蔼力的作品中,孩子始终扮演着非常成人化的角色。我们看到,他们从事着一些看不出具体内容的科学活动,但是始终沉浸在一种死亡气氛中。对艺术史的巧妙指涉在画作中回荡,我们感受到的救赎,更多地是来自这种指涉,而不是来自孩子的青春年少。阴影的深邃、阳光的柔和、织物的丰华、人体姿态的角度,贾霭力具有敏感捕捉它们的能力。举例说明有些困难,因为几乎所有作品都令人抓狂地没有给出标题。最后一件作品几乎是抽象的,一幅虚空的图画。然而它并不是个无底洞,而是一个有足够发展潜能的空间。

 

在今天,我们不敢轻易用“天才”这个词来形容一个艺术家。但从“希望追寻者”看,至少可以考虑给贾蔼力贴上这个标签。

 

贾蔼力“希望追寻者”,新加坡美术馆(Singapore Art Museum),展览日期2012年7月5日 – 9月23日 。

 

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是一位生活在北京的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著有《发光体1号:亲历中国当代艺术现场》。翻译:经雷

 

 


【编辑:刘建英】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