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圣地亚哥军港绿莹莹的草坪上伫立着一座巨大的雕塑“世纪之吻”,一位英俊的水兵深情地热吻着年轻护士,演绎着美国人民在战争结束后狂喜的心情。凡到此旅游的人几乎都会被这座雕塑所感动,这么浪漫多情的雕塑,游客们不论老少,都会情不自禁地驻足仰望,与这座著名雕塑合影留念。
一座本是寻常的雕塑,却引来无数游客;一对年轻男女本是深情地举动,竟成为二战胜利、人类和平的象征。就其雕塑本身看,并无特别之处,艺术构思也谈不上别出心裁,但从雕塑创作的效果看,“世纪之吻”为世人倾倒,定格中凝结历史,浪漫中凸显时代,品味中抚今追昔。这样的雕塑实不多见,堪称经典。
逼真再现
“世纪之吻”雕塑有着一个非同寻常的著名出处,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纽约时代广场上的“胜利日之吻”。1945年8月15日(美国时间14日),当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到纽约,时代广场上一名美国水兵情不自禁拥吻身旁一位素不相识的女护士,而旁边的人则报以会心的微笑。这一美妙的瞬间被《生活》杂志记者阿尔弗雷德·伊森斯塔特抓拍到,使这个“热吻”定格下来,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形象。这一“世纪之吻”就是那张经典的纽约时代广场的“胜利日之吻”照片的雕像版。雕像人物造型基本上是依据照片塑成,形象逼真,非常感人。雕塑本是固化的历史,而这历史的还原,是具有深刻历史背景的浪漫色彩故事的还原,也是雕塑成功、万人敬仰的首要。
深刻寓意
雕像经典传神地诠释了二战结束后人们的狂喜心情,连素不相识的男女青年都高兴得热情相吻。据介绍,年轻水兵与女护士拥吻之后,若无其事,一走了之。既反映了一个莽撞年轻人的率真和美国人洒脱的性情,这在某种意义上更能说明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一旦到来之后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站在雕像前,能够想象到,当听到战争结束的消息后,整个纽约城沸腾了,人们欢呼雀跃、欣喜若狂,纷纷拥向时代广场欢庆胜利的情景;年轻的士兵再也不需要因为战争离开亲人,告别恋人去奔赴血腥的战场;人们可以重新回到平静的生活,去享受爱情的快乐;年轻姑娘的献吻是对英雄战士凯旋的“礼赞”。这看似简单的动作被雕刻于此寓意深长:它代表着二战的胜利,代表着听到解放的消息时美国人民心中难以掩饰的激动。我相信经历过二战的美国人民在看到这尊雕像时一定有一幅幅不愿再被想起的画面重新浮现在脑海中。“世纪之吻”让我们窥视到了战争的残酷,在无情的杀戮之后,人性回归本原,彰显温情,和平弥足珍贵。这张照片因此而闻名于世,成为摄影界的经典作品,摄影师也因此获得了当年的新闻摄影大奖。
取材独到
“世纪之吻”雕像的塑造,旨在纪念二战胜利,通常的艺术构思大都难以摆脱烘托战争场面的俗套。“世纪之吻”则匠心独运,最终从2万多张反映日本投降当天美国人民欢呼雀跃的照片中选取锁定年轻男女的“精彩瞬间”,可说是再生动不过的刻画,再不能超越的妙笔。如今,高大的“世纪之吻”雕像屹立在圣地亚哥迷人的海边,更加衬托出这尊雕像的圣洁和美丽。我想,热爱和平的人,可能更能接受和喜欢这样的艺术感染和心灵触动,而非扛枪弄炮的英姿。
整体衬托
雕像原型取自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按理说建成后可就地伫立,但将其屹立在圣地亚哥军港,面向参战士兵回国码头,且码头泊位上停靠着著名的“中途岛”号航空母舰,“世纪之吻”雕塑与“中途岛”号航母遥相呼应,深刻诠释着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使“世纪之吻”雕像更具历史意味。“世纪之吻”与航空母舰,一个是和平的象征,一个是战争的象征,却被近距离地放到一起,融为一体,更直接地向我们寓示战争与和平的咫尺之遥。警醒人们,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渴望和憧憬和平,然而这个世界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战争。但和平是永恒的,爱好和平是崇高的。显然,雕像伫立于这样一个战争与和平交织的氛围中,更能承载历史的厚重,也更富有现代教育意义。
“世纪之吻”成为不能忘却的经典,随着历史的纪念而精彩,也必将随着历史的推移更加亮丽。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