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写生"也能体现一定的文化差异。比较而言,油画的写生建立在对“对象”的研究(结构和颜色)之上,而“水墨”则认为对象并不很重要,画面是理念决定对象。《卢晨话语录》中有一句话:“下笔就是处理”。写生就是创作,一下笔就是主观感受或理念的表达,而不是沉溺于对客观世界的“表象”的描述。
2/6历史上,“水墨”不太重视“写生”。“水墨”的学习强调“范式”——形式及其所代表的理念;而油画的学习以研究、认识对象为基础。相比油画,“水墨”的特点很独特:①,“水墨”出现后不久,苏东坡就说:“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临”,象与不象,不是“水墨”的目的——不强调对世界“真实性”的描述;
3/6 ②,“水墨”(中国画)的颜色种类非常少(大约总共10余种,而油画在今天可能有上千种)——不强调对客观世界“丰富性”的表现;③,“水墨”的技术性并不复杂,像书法一样,历史上它是所有“读书人”都掌握并具备的基本文化修养——“水墨”并不以技术的发展为目的,不强调“技巧的复杂性”;
4/6④,“水墨”(文人画)的产生一开始就是为了区别于“职业画师”(宫廷画家和民间画师),并不是为了实现某种现实的目的—— “水墨”具有“非功利性”。历史上,“水墨”品质的好坏不取决于“象与不象”、“技巧的复杂程度”、“对世界丰富变化的感受”以及现实中“具体的实用功能”,
5/6而取决于对“文人”阶层共有的文化价值和文化信仰的认同。西方中世纪的艺术(建筑、雕塑、绘画)同样强调信仰,其服务于上帝和对信仰的追随。“水墨”,与其说它是一种艺术形式和绘画技能,不如说它是所有“读书人”文化观念的日常生活表达,类似于“书法”,每日所需,既不复杂,也不特殊。
6/6“水墨”是“观念性”的,价值认同在先,其次才是形式。这一点西方现当代艺术对观念的强调也有类似。当然在今天,任何文化都是不同文化融合的结果,没有一种文化“单一而纯粹”,“水墨”在今天同样注重多样化的感受方式,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判断,但失去“价值”支撑的水墨很难再成为“水墨”。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