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利的鉴定师 遇到“混钱花”的给“掌眼” 2012-08-28 09:58:01 来源:新文化报 点击:
史同文,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对古董鉴定具有较深造诣,在长春市经营一家古玩店。在他眼中,眼下的文物鉴定市场“有点乱”,不仅文物鉴定师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国家在文物鉴定体系和评判标准上也缺乏相应的约束,从而导致了文物鉴定行业乱象丛生。

逐利的鉴定师

 

遇到“混钱花”的给“掌眼”,结果是高价买赝品,低价卖真品

 

史同文,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对古董鉴定具有较深造诣,在长春市经营一家古玩店。在他眼中,眼下的文物鉴定市场“有点乱”,不仅文物鉴定师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国家在文物鉴定体系和评判标准上也缺乏相应的约束,从而导致了文物鉴定行业乱象丛生。

 

中拍协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共举办1949个专场,成交576.2亿元,相比2010年的397亿元增长45.1%,北京、长三角、珠三角仍是主要的交易中心。中国已在去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和古董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美国占比29%。

 

“这些年古董收藏比较火,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投资观念增强有关。”史同文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多数古董藏家,投资收藏主要靠三点:眼力、财力、魄力。很多人在财力与魄力方面相当出色,但最缺乏的、也是最重要的则是眼力。

 

在繁荣的古董市场背后,可谓 “鱼龙混杂”,不仅赝品多,而且古玩鉴定专家也有“赝品”,且真实存在,圈里人都看得明白。

 

“认错人,入错群,对藏家来说是大忌。”史同文称,所谓的认错人,就是选择了一个“混钱花”的“师傅”(鉴定师),非客观非理性地鉴定,导致高价买赝品、低价售真品的事情发生。所谓的入错群,是指藏家手里原本是真东西,有些逐利的商家为了捡漏收宝,联合起哄故意“使坏”,让藏家把真品当赝品卖。正是由于这部分藏家的眼力不足,鉴定师市场才异常繁荣,这其中有许多人,是看着新手口袋里的钱,下鉴定结果,更多的是为了逐利。

 

案例一

 

史同文曾接触过一个藏友,买了“价值不菲”的大量瓷器、玉器。购买前为了保险起见,还特意请“专家”给“掌眼”,认定是真品后才付的钱。可买回来后,其他专家表示全部为赝品。直到拍卖行的拍卖师鉴定“没有太大价值,卖不上价钱”后,才大呼上当。

 

业内揭秘:一部分不看古董只认钱的专家,经常在鉴定过程中“放水”,甚至把假古董放入市场,有的藏友因相信“专家”而倾家荡产,到头来弄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案例二

 

我省一位藏家在2010年淘到了一个辽代时期的火盆,随后把它拿到市场上要价4000元。当时最感兴趣的是古董商们,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最多值2000元。后来,藏家被忽悠得没了主意,被其中一个古董商以4000元的价格买走。相隔不到一个月,这件火盆就被拍卖了40万元。

 

业内揭秘:古董经营者是地地道道的商人,他们在看到有“潜力”的藏品时,会挖空心思贬低藏品的价值,经常以专业鉴定师的口吻指指点点。经常出现的是,几个人集体压价,打击藏友信心,以无人收、不值钱等一系列借口,让卖家出手,进而从中获利。

 

【相关阅读】

古董谁懂?赝品花2000元鉴定费 身价暴涨100倍

拍卖乱象亟待重拳猛打

 


【编辑:江兵】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