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稳准”:国内三大拍卖公司的品牌战略 2012-08-30 13:01:55 来源:noart 点击:
中国艺术品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成立以来,短短20多年的时间发展到了如今一件拍品动辄上亿、上千万的高度,想必在中国嘉德举起第一槌的时候,是人们怎么也想不到的,这一路走来,终于也要进入重视“品牌”这个概念的阶段,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保利

 

中国艺术品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成立以来,短短20多年的时间发展到了如今一件拍品动辄上亿、上千万的高度,想必在中国嘉德举起第一槌的时候,是人们怎么也想不到的,这一路走来,终于也要进入重视“品牌”这个概念的阶段,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艺术市场的品牌路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市场经济面前,艺术品市场显然是很年轻和弱小的,一年不足1000亿元的成交额,尚不如股票期货市场每天蒸发在电脑大屏幕上的钱多,可见这个市场尚处于幼儿期。任何一个行业在刚起步的时候都是属于无序的竞争,对于艺术市场自然也经历了这一阶段。在中国艺术品拍卖业刚起步的时候,生存和竞争是一件相当简单明了的事,就像战国七雄争霸天下时的跑马圈地,当时各个公司采取的策略大同小异,谁的拍卖会规模越大,拍品数量越多,谁就是做的好,各个公司之间无非就是规模和投入资金的区别,在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差异,这与小编所说的品牌完全是不同层面的竞争,今天我们能关注到“品牌”这个问题,不能不说是我们的一个进步。

 

举个同行之间的例子,欧美老牌公司如佳士得、苏富比等通过全球化的扩张和营销打造出了着名的国际品牌。中国企业虽然无法在短时间内与国际巨头并驾齐驱,但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另辟蹊径,创立具有自己特点的品牌。但在具体操作上,要将一个开创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打造成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企业,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怎么提升知名度,怎么提升品牌小编认为这是各位业内大佬们考虑最多的问题。

 

拍卖公司的见招拆招

 

从企业性质来讲,拍卖公司是向社会提供拍卖服务的中介结构,随着市场竞争的规范,拍卖公司高质量地完成委托拍卖业务的能力将成为竞争的核心力量之一。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和参与到这个市场中来,不断有新的拍卖公司成立,也不断有拍卖公司倒闭,当然倒闭的公司主要是以新成立的公司为主,但也不乏被市场淘汰的老牌公司。当然,拼服务只是拍卖公司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随着艺术市场近几年的高度发展,仅仅拼服务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拍卖公司在市场中立足的需要了。完善服务只是打造拍卖公司品牌的基础,但仅靠服务想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立足,显然底气有些单薄。假如仅靠服务就能在如今的环境中赢得市场份额,那经营一个拍卖公司就太简单了,只需要专业人员和员工即可,各位BOSS们就无事可做了。从跑马圈地的无序竞争发展至今,市场的竞争机制已经升级,想要更进一步,必然需要依靠更多的付出。

保利的“狠”

步入2005年之后,原本就竞争日渐激烈的拍场加入了数支生力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保利和匡时这两家公司,虽然是新人,但迅速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这两家公司的加入不得不着重提一下。营销界对企业建立品牌的风格有个犀利的点评:“要么狠,要么稳,要么滚!”三个字道尽了生意场上的惨烈和竞争的残酷。如果要从这三字中选一个字的话,用“狠”字来形容保利打拼至今的风格最为贴切。保利成立之初就屡屡有惊人的举措,“大魄力”是人们对于保利执行董事赵旭的评价,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和尤伦斯的合作,以及在国内率先开创的夜场拍卖。03年“非典”的结束,重启了艺术品市场的行情,特别是书画板块呈现出了一个跳跃式的增长,这都反映着人们对于艺术品旺盛的市场需求,05年成立的保利恰巧赶上了这波市场行情,借助市场的东风和对自己的狠劲迅速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07年是经济危机爆发的前一年,经济大环境已然不如往昔,但正是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之下,保利毅然将夜场拍卖引入国内,举办了内地第一场夜场拍卖。虽然夜场拍卖在国外习以为常,但对于内地市场来说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毕竟夜间参加拍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头一次,选在07年经济危机凸显端倪的时候引进夜场,相信保利拍卖的决策层在当时也是颇为忐忑的。最终这次大魄力的决策赢得了开门红,夜场118件拍品共有109件顺利易手,成交率高达92%,仅夜场就斩获了4.4亿元人民币,除了当晚的书画专场之外,首创的现当代艺术夜场也成为了日后保利的“明星”专场。此次“夜场”模式逐渐被内地藏家所接受,不少公司也随后开设夜场,到了今天,夜场几乎成了精品专场的代名词,也让保利拍卖的品牌更加硬气。继07年开创夜场之后,09年秋拍保利又出大招,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胜出,拿到了尤伦斯藏的35件藏品,5亿元的成交额成为了中国书画拍卖史册上的第一大单,敢于拿出巨额的担保,这也是保利“狠”的风格体现。

 

嘉德的“稳”

 

虽然此次专题嘉德的相关负责人由于时间问题未接受本刊的采访,但对于拍卖公司品牌建设这个话题,嘉德是最无法绕过的公司。相对于05年成立的保利和匡时,形容嘉德发展路线最为贴切的字莫过于“稳”字。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国字号”抬头的拍卖公司,1993年成立,1994年举办首场艺术品拍卖会,嘉德与中国艺术品市场几乎同龄,经过市场20多年的大浪淘沙,有不少与嘉德同期的公司已经逐渐在市场上消失匿迹,而嘉德依然稳稳坐在如今艺术品市场的前三之列,这已足以说明一切问题了。

 

在嘉德拍卖成立之初,面对一切空白的国内艺术品市场,可以想象当时嘉德创业团队的艰难。国内可供借鉴的经验几乎为零,虽然国内有不少藏家和行家在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时候就往返境外与境内参与艺术品拍卖,但相对于其他行业庞大的受众群体,当时可供嘉德生存的土壤着实单薄了一些。但即使在当时如此艰苦的市场环境之下,嘉德1994年的首拍在长安饭店举行,分别设有“中国书画”和“中国当代油画”两个专场,以总成交额1420万元人民币落槌,而时隔短短半年的秋拍,同样是在长城饭店举行,但总成交额则从1000多万攀至5940余万人民币。显然过于贫瘠的国内藏家基础也要一分为二的来看,一方面在开拓市场确实需要下很大的苦功,但另一方面当时宽松的市场环境也为嘉德品牌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2000年由嘉德牵线回归故里的“翁氏藏书”.当年嘉德拍卖与翁先生谈妥:这批遗产参加2000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拍卖会,允许拍卖给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各国,消息传来,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争取“翁氏藏书”回归祖国的最好机会。但又担心,如果没有足够经济实力,这批遗产又有可能复出国门。任继愈、张岱年、季羡林、周一良、启功、王世襄、朱家、宿白、谢辰生、冀淑英、傅熹年等12位着名学者联名写信给中央有关单位和领导,希望国家能够在公开拍卖前设法购回。“与此同时,上海方面也积极与翁先生进行商谈。2月27日,上海图书馆与翁万戈先生达成协议,不通过拍卖,以协商转让的方式将这批珍本入藏上海图书馆。同时将价格从原来的550万美元降至450万美元,也不需支付百分之十的拍卖佣金,虽然当时小编尚在上学,但对此事影响颇为深刻,此事对于嘉德品牌的建立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匡时的“准”

 

本来这个”准“字并不在营销界的犀利点评之中,但在采访匡时副总谢晓冬时,谢总前后思量,在”狠“和”稳“之间总结了一个”准“字来形容匡时的风格。由于匡时董总的个人爱好,走在匡时的预展现场会发现书法作品的比例要比其他公司拍场高许多,显然匡时拍卖在经营之初就找准了自己在业内的定位,主打文化牌是匡时成为了匡时一贯的理念。最近的一次活动,是匡时拍卖联合雅昌举办的”收藏巡城记“.”收藏寻城记“--中国收藏地理发现之旅不仅仅是艺术品的公开征集,更是从收藏角度解读城市性格,破解艺术品投资背后文化基因的文化活动。

 

董国强表示:”我们以突破以往公开征集的形式,就是希望能通过这次收藏寻城记,寻找每个城市的地方文化与收藏传统之间的关系,为中国收藏提供更深入、更前沿的研究。“他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起步阶段,”我对艺术市场潜力有充分的信心。拍卖公司应做市场的培育和渗透,如果每家公司不是分蛋糕而是把蛋糕做大,相信市场会有更大的发展。“而对于今年春拍,最能引起各界关注的拍品无疑就是匡时拍卖的”过云楼藏书“.匡时对于这套藏书尤其重视,专门在国家图书馆举办了学术研讨会,邀请了二十余位古籍泰斗,并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全国巡展。在匡时为”过云楼藏书“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说:”谁把这批藏书买了谁就是海内外藏中国古籍的第一人,就足以和国家的图书馆分庭抗礼。“在宣传上匡时自身更是为过云楼藏书的拍卖下足了力气,古籍业内人士,@布衣书局说”在匡时之前,没人这么声势浩大的卖过古籍。“从匡时近几次的举动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品牌建设,匡时有着相近而长远的规划。在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将”文化“作品建设公司品牌形象的着眼点。就像小编采访匡时拍卖副总谢总时他说的,匡时一方面在做商业,另一方面又不仅仅是商业,而是在朝着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而发展。

 

自从今年春拍进入市场调整之后,人们都打出了苦修内功的口号,现在看来这句口号显然不是空谈。也正是因为这次突然而至的市场调整,让人们意识到了之前跑马圈地式的竞争模式已经不足以应对当前市场情况下的挑战,从而开始关注品牌的建设,就像我们的标题,在如今的市场情况下,“品牌就是生产力。”

 


【编辑:江兵】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