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琍:积极参与亚洲市场的形塑 2012-08-31 09:23:31 来源:《顶层》 作者:郭怡孜 点击:
艺术商业是个极度资本化的行业,透过公关、艺术史、文化价值等各方面细腻的铺陈,达到销售高单价作品的目的。我们对国际化常有一种迷思,认为出现在某个多国参与的展览或场合即为国际化,然而如此的曝光往往是昙花一现。这些点的露出,若无法延伸为面的扩张,就难以带来实值的效益。

国际化,这个散发出耀眼光彩,承载着远大理想的名词,对于艺术这个行业而言,它代表的究竟是什么?

 

艺术商业是个极度资本化的行业,透过公关、艺术史、文化价值等各方面细腻的铺陈,达到销售高单价作品的目的。我们对国际化常有一种迷思,认为出现在某个多国参与的展览或场合即为国际化,然而如此的曝光往往是昙花一现。这些点的露出,若无法延伸为面的扩张,就难以带来实值的效益。台北诚品画廊总监赵琍一语道破:“国际化说到底,追求的就是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和接纳度。更具体一点,就是要有销售力和知名度,当画廊与艺术家的品牌被全世界认识、被接受、被宣传,这就是国际化。”

 

作为台湾最具国际视野与经验的画廊之一,诚品画廊二十余年来一步一脚印,陪伴包括徐冰、蔡国强与林明弘在内的许多杰出艺术家一起成长。画廊总监赵琍很早就体会到国际化对于画廊生存的必要性,对于此刻全球艺术市场的转变,有其独到的观察。

 

好政策是产业发展的后盾

 

香港是华人地区最接近“国际化”想象的城市,它进步、免税、市场自由、法治建全、旅游业非常兴盛、服务专业化,而且普通话、广东话和英文都通行。赵琍观察到,面积不大的香港,聚集性强,很容易把市场重要的人士聚在一起,形成一个交易活络的市场平台。“但是,我不认为香港有适合艺术发展的环境,高昂的地价与生活费,加上整体艺术氛围相对薄弱,都不利于未成名艺术家的发展。”赵琍说:“我特别尊敬香港艺术家,因为他们在这样艰困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创作。”随着香港艺术环境愈来愈资本化并朝向高端市场发展,中、小型画廊和新兴艺术家的生存空间将更为狭小,赵琍认为:“香港艺术家最好的机会就是往外发展。”

 

执掌诚品画廊二十年,赵琍深深体会画廊努力坚持高度质量与眼界固然重要,但整体艺术环境要好,政府的支持不可或缺。1990年代末,亚洲艺术市场几乎是真空状态,然而那时台湾就有很兴盛的艺术产业,她说:“当时我们就积极建言,希望当局可以改善税务环境,协助整合画廊、拍卖公司、美术馆、艺博会与双年展。可惜我们的当局没有作为,让台湾白白错失成为亚洲艺术中心的机会。”当台湾当局依然故我,其它地区已经急起直追,“我们很羡慕香港政府在强化文化环境方面的努力。”赵琍表示:“香港有市场,政府正努力强化前端,例如设立西九龙文化区和伙炭艺术工作室,也提供Art HK很多协助,这些都是在深化艺术与整体社会的连结。”她进一步指出:“香港政府和新加坡有些类似,都是从服务的角度进行资源整合,让一个活动产生好的效益与结果,接着分析需要调整的地方,让整个环境愈来愈好。相对之下,台湾当局总在做表面功夫,缺乏统整,无法产生实际、长远的效果。”赵琍感叹地说:“政治深深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关心政治。”

 

中国内地将成为国际市场的中心

 

无论在台湾、香港或中国大陆,艺术产业谈到国际化,箭头都是向着外面,希望把自己的东西可以外销。但赵琍指出:“很现实的是,市场在哪里,哪里就是国际化。”这意味着,大陆本身其实正由其强大的市场带领,走上国际的中心。国际化的定义,正从以往的打入欧美市场,逐渐转变为进入中国市场。

 

香港近年的兴盛主要受惠于大陆市场崛起,然而吊诡的是,香港最大的隐忧,也是大陆。赵琍指出:“将来大陆解决了税的问题,市场开放、自由化之后,现在聚集在香港的画廊、拍卖公司、市场人士都会到大陆去。香港面临的不是怎么样发展,而是要考虑将来大陆开放之后,要怎么办。”然而大陆市场真的会开放吗?赵琍非常笃定:“如果中国要变成世界强国,它势必要开放,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众人关注的大陆市场,最难以捉摸,赵琍分析:“从来没有一个艺术市场像大陆这样发展,它从拍卖开始兴盛,接着是艺术家大红大紫,而画廊呢,到现在体制都很不健全,整个是颠倒走的。”在赵琍眼中,中国市场有着勇猛的特质,“因为勇猛,机会多,所以吸引全世界的资金,竞争很激烈。当未来大陆市场再开放一些的时候,竞争会白热化。到时候清楚的策略很重要,否则很容易被市场化,失去自己的核心价值。”虽然现在中国市场充满了波动与混乱,赵琍依然抱持很高的期待,她说:“中国终究是一个大国,会希望艺术的核心价值还是自己说了算。我相信时机到了,他们有好的、稳定的法律跟财税政策,自然就会发展出健康的艺术市场,有好的画廊、好的收藏者,优秀的艺术家会进入到这些画廊,不会再被西方画廊签走。只是这个过程要多久我们不知道,可能要10年吧。”

 

相较于追逐西方市场的标准,赵琍更加期待参与亚洲市场的形塑。“我们去欧洲是去看人家怎么做,但仍然希望自己会更好,如果我们把这里做好了,没有多久西方的藏家都会跑到亚洲来。”她笑着说:“我当然希望我们有一天可以赶快当老大啰!”

 


【编辑:江兵】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