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递交年审材料的限期已经过去很久,上海仍有10多家拍卖企业没有找到符合要求的5位专家。
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递交年审材料的限期已经过去很久,上海仍有10多家拍卖企业没有找到符合要求的5位专家。上海泓盛拍卖董事长赵涌近日在接受专访时透露,虽然公司费了不少力气已经解决了这个难题,但对于国家文物局2011年初颁布的此新规以及其他不合理规定时,他数次表达了对规则的质疑和对现状的无奈。
记者:国家文物局自2003年起要求每个拍卖行配置5名具有文博系统高级职称的退休专家,今年又在此基础上提高要求,你对此如何看待?
赵涌:我觉得这个门槛是比较高的,实际上在限制拍卖行业。但是这种限制无形地走向了形式主义,又变成了一种扭曲的现象,例如没有专家就用假冒专家,有的找不到专家干脆自暴自弃。现在国家的要求越来越严,设定了70岁上限就更难找了。频繁地变动专家对拍卖公司是一个负担。我是觉得这个规定跟市场脱节严重。
中国的拍卖公司在世界上排不上一流,目前在亚洲范围内,苏富比、佳士得这些拍卖行占了很大份额,这需要引起国内文物艺术拍卖界的反思,我们国家对自己的拍卖公司做了些什么?当本土拍卖行和国际拍卖公司竞争时,国家却故意设定一些门槛,这无形中是打击了自己的民族企业。
记者:你认为这些规定会造成什么结果?
赵涌:第一,不合理的规定以及高额的税收体系迫使内地拍卖行出走香港,实际上促使文物在外交易,在外仓储,最后使得越来越多的文物外流;第二,不利于企业内部培养员工和专家。拍卖行最高级的专业人员应该由拍卖公司培养,拍卖公司的人员需要一个内部上升的平台,而不是从另外一个体系派驻。任何一个行业的专业人员都是来源于本行业又贡献于本行业。目前的政策体现出的作风是一种畸形现象,这在国外没有的。
记者:目前的规则对企业经营带来什么影响?
赵涌:为达到规定要求所耗费的精力,造成了企业非常庞大的管理成本。中国目前很多行业不景气,都是因为管理成本和无形压力太多了,使得本土企业丧失了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各种管理磨灭了企业创新的动力和空间。
记者:我们注意到,这次规定的70岁以下“5专家”要求,把北京和江苏排除在外,可以用资格证持证者代替专家,而上海并不在此政策范围内,你怎么看?
赵涌:看到这个规定,我们觉得很气愤。上海的拍卖企业之所以发展不起来,就是制度在地区不公平,或者说是地域歧视。
记者:除了“5专家”外,还有一个在拍卖前25个工作日由省市文物局将标的上报国家文物局的规定。
赵涌:现在很多审批都在网上进行,文物审批为什么一定要走传统的途径?我觉得标的审批完全可以电子商务化。企业上报以后,国家文物局在几天内看完批复下来。现在走上报国家文物局程序的时间,再加上我们报送上海文物局的时间,前后要40天,哪一个拍卖公司可能提前40天前把所有资料都送上去?这些规定都是在阻止企业发展,减损我们的竞争力。现实就是,有一些人拿着我们交税的钱,把好的企业逼着赶到国外去。
记者: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拍卖界乱象丛生,的确需要提高行业门槛,你认同吗?
赵涌:我觉得要把拍卖业做得公正不是单靠一个行业能解决的。整个社会的不诚信现象不是靠一个行业能够改进的,这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现象,这需要整个国家和社会一起来改善。当一个社会有基本诚信时,某个行业的风气也会改善。而在不诚信的社会背景下,某个行业想做到诚信是基本不可能的。
【相关阅读】
【编辑:宋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