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学术与画价往往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学术价值高的,作品市场价高;学术价值低的,市场价低。
以元代为例,尽管只有不到百年的时间,但是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创作,注重笔墨情趣,将传统书法融入画中,强调诗、书、画的统一,强调文学修养,绘画不求形似,这一点集中反映在山水和花鸟身上,同时,元代开创了文人绘画的一个新天地。钱钟书先生曾说:“元人之画,最重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主,元人之诗,却多描头画角,以细润是归,转类画中之工笔。”元代的山水画成就最高,前期以赵孟頫、钱选、高克恭为代表,中后期以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为代表,世称“元四家”。 元代花鸟画主要以梅、兰、竹、石为主,画家有钱选,陈琳、王渊、商琦、张中、李衎、柯九思、顾安、倪云林、王冕等,其中钱选的花鸟,李衎的竹,王冕的梅享有很高的声誉。
如果要选出元代绘画的领衔人物,无疑首推赵孟頫。赵孟頫(1254—1322年)是我国元代最杰出的书画大家,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诗词、书法、绘画、音乐均有极深造诣,特别是在书画上非常有天赋,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在绘画上,赵孟頫提出了“倡古意、反近世”的观点,敦促人们多学中国优秀传统的绘画。他笔下的作品无论设色、水墨、大幅、小幅、工笔都十分精彩。其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尤值得一提的是:赵孟頫把书法的笔法适当地运用到绘画中去,创造出一种崭新的文人绘画形式,开辟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条蹊径,代表作品有《鹊华秋色图》、《红衣罗汉图》、《水村图》、《秋郊饮马图》、《赵氏三世人马图》等。赵孟頫书法成就也极高,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所写碑版甚多,圆转遒丽,也称“赵体”。传世书作较多,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四体千字文》、《临黄庭经》等。仅次于赵孟頫的为“元四家”(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他们的地位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不可动摇的,海内外文博机构和大收藏家都以收藏赵孟頫和“元四家”为荣。所以,市场上只要有他们的作品亮相,一般只要被认定可靠,价格动辄会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元,如1995年香港佳士得推出倪瓒的《诗草尺牍》,成交价高达332万港元,这个价格在当时已是天价了。2004年倪瓒的《江亭山色》在中贸圣佳更是受到追捧,以1980万元卖出。2000年黄公望的《秋山图卷》被翰海拍至528万元。同样,赵孟頫的作品常是海内外关注的焦点。1999年他的《归去来辞行书》被苏富比拍至448万港元,2年后被翰海拍至682万元。2000年《兰蕙图》被佳士得拍至1379.47万港元,2005年《临锲帖》手卷被中贸圣佳拍至935万元,2003年《老树元人牵马图》在香港贞观获价1000万港元,他的侄子王蒙的《霜柯竹石》在2005年被中贸圣佳拍至880万元。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作品很受欢迎,究其原因恐怕与美术史的地位有着直接关系。
但是,在收藏界也会出现偏离学术的现象。有的画家尽管被收入最具权威中国美术大辞典,甚至精品被文物机构规定禁止带出国门,然而,在艺术市场上他们的作品价格却不尽理想,有不少甚至远远低于那些没有学术地位的画家,比如何香凝、董希文、王式廓,他们的作品是一律不准带出境的;而吕凤子、张书旂、赵望云、王叔晖、来楚生等一批画家的精品也被规定不准带出境。可是,与许多中青年画家的画价相比,他们的价格低得离谱,有的甚至成为了市场的冷门人物。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市场还不够成熟,尤其在收藏现当代画家作品时,常常出现偏离学术价值的情况。不过,笔者坚信,艺术作品的价值最终会学术战胜市场,美术史最终会主导收藏的时尚。像元四家之一吴镇(1280—1354年),一生清贫,曾隐居乡里,在村塾中教书。后居钱塘等地卖卜。本与画家盛懋比门而居,四方以金帛求盛懋画者众多,而吴镇之门冷冷清清,他的妻子为此常笑他。吴镇曾说:“二十年后,不复尔。”后果然被其言中,到明代吴镇声誉鹊起。明四家之首沈周对吴镇的画艺极为倾倒和敬服,沈周在题吴镇《草亭诗意图》时,称“我爱梅花翁,巨老传心印,而今橡林下,我愿执扫讯”,他表示愿以弟子的身份去为吴镇扫墓。今天,人们提起盛懋已很陌生,但吴镇却享誉藏界,其作品价值和价格也是盛懋无法企及的。类似的情况必将在日后重演,这一点务必需收藏者和投资者要有清醒的认识。
【编辑: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