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总监Massimo Torrigiani 2012-09-01 16:06:54 来源:artspy艺术眼 作者:陈颖译 点击:
记者:作为展会总监,您如何理解您的工作?是以商业的眼光去操作,还是为其树立学术点,又或是尝试在二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具体到实际工作中,理念是如何贯彻的?Massimo:我的职责是强调创造力商业化的一面以及商业富有创造力的一面。

记者:作为展会总监,您如何理解您的工作?是以商业的眼光去操作,还是为其树立学术点,又或是尝试在二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具体到实际工作中,理念是如何贯彻的?

 

Massimo:我的职责是强调创造力商业化的一面以及商业富有创造力的一面,发展起一个能使我们所有人都意识到艺术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至少与生活对艺术的重要性相等的平台。这是我们从我们的母公司——Bologna Fiere继承而来的一种处理方式。他们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举办着一场在欧洲具有最悠久历史的艺博会之一:Arte Fiera。Arte Fiera总是能够跨越展厅墙面的限制而延伸至城市之中,用当代艺术占领所有可能占领的新、旧城市空间。

 

记者:在上海艺博会&国际当代艺术展中有很多特别项目,比如“影像室”、“亚太地区摄影奖”、“首届展览”这样针对年轻艺术家和影像的项目,二者正是现在中国内地二级艺术品交易市场里正在培养且逐渐发展起来的板块,对于这几个项目的建设、筹备,您是如何考虑的?

 

Massimo:我们需要支持主流,但我们同样也需要扩大新出现的各种趋势,为不同的媒介提供空间。就拿摄影来说。它被当今许多最优秀的艺术家选作了创作媒介——从杰夫·沃尔(Jeff Wall)、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或罗杰·拜伦(Roger Ballen)到年轻一代的杨福东及巴拉达(Yto Barrada)——在本届艺博会上,罗杰·拜伦(Roger Ballen)的作品将于来自悉尼的摄影画廊Stills中展出,巴拉达(Yto Barrada)的一系列新作则将亮相我们的特别项目。在过去5年的时间里,一批在中国及亚洲其它地区开启的专业性画廊证明了市场的一个增长趋势。中国收藏家开始关注并购买作品了。不止一个经销商曾告诉我他们在数年前刚开始营业时,所有的买家都是外国人;而现在有80%的买家是外国人,20%来自中国。在我看来,给摄影作品提供空间是一种展示品质优秀的作品、支持立场坚定的画廊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邀请藏家购买摄影作品、参与到这种有趣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媒介中的方式。摄影作品对于收藏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好的起点,即使是对那些预算有限的年轻人来说。与其它媒介的作品相比,它们通常较为便宜——并且有时候更加直接。影像作品的情况与此类似。如果你的预算有限但购买的积极性不减,那么影像和摄影作品应该是很好的选择。

 

记者:上海艺博会同样是内地的大型艺术博览会之一,相比其他竞争者,您觉得上海艺博会的立足点,优势是什么?在专业性上,还有哪些更高的目标?

 

Massimo:我们是一场“在中国中心地区举办的国际性的中国当代艺术博览会”,其它的艺博会则要么比较本土化,要么将焦点集中在了诸如绘画和雕塑这样的更加传统的媒介上。在SH Contemporary中,我们向我们的特别项目投入了许多精力以强调不同的媒介——比如说装置和行为表演作品,这种媒介在艺博会上通常很少见到。我们的策展计划让我们与其它艺博会相比格外的特别。此外,我们展出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新的、有意为SH Contemporary创作的。SH Contemporary为国际艺术群体聚集到一起去见证,当然也包括支持和购买,为来自中国及亚太地区的艺术新作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为当地的藏家提供一批精心挑选的西方艺术作品

 

记者:香港艺博会是一个快速发展起来的成功案例,它似乎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反观内地的艺博会生存条件,您觉得制约内地艺博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您对此的建议是?

 

Massimo:香港与上海、北京相比的优势在于它主要是一个避税天堂。除开一些有意思的项目,比如Para/Site和Spring,以及诸如Osage或Saamlung这样的一批更加喜欢冒险的画廊之外,实际上香港在艺术这方面并不是特别的丰富。没有什么能和北京或上海相比。说到这儿,Magnus Renfrew以及Art HK的团队在将这种有利环境打造为一场艺博会的基础的方面做得很好——Art HK目前已经培养出了亚洲艺术界的国际化以及亚洲与西方市场的集合。他们独立地开始了将香港看作一座艺术城市的营销,并且对在国际上推广这一地区的艺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当然,对艺术的复杂性及普世价值不能沦为单单的市场活力的强调无论在何时都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您怎么看待当下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环境?

 

Massimo:它正处于发展之中,并且还将持续发展下去。我们只需要尽己之力去支持艺术,让从收藏家到儿童的每个人都能接触、理解它。

 


【编辑:宋林林】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