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峰: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绘画 2012-09-03 17:07:0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李沐峰 点击:
近百年来的人类意识进程发展,在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体现,呈现出了不同于以往时代的种种的新的现象。人们把这种现象的体现称作为“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在人类的反省中,看到了理性主义的科学并不能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甚至还重新导致了人的异化,扼杀了人的最浓烈的心理活动,忽视了人的情感和道德的境界。理性主义和启蒙运动,在反对封建神学、解放思想方面有过卓越的贡献;但对我们发展到今天的社会意识而言,理性主义的总体化或整体性,又重新产生了新的禁锢和对人的意识形态的压迫感。

 

后现代主义在文艺创作风格上不是一个具体、单一的风格。很难以“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理论来规范和概括其艺术的创作,也不因为作品的时代而界定为“后现代主义”。目前,对于现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还是现有“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也没用相应具体的定论。这是一个跨学科、跨创作媒体的大的环境。在文学、绘画、设计、建筑和电影等诸多的艺术表现门类中,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们,他们在各自的艺术领域内进行着后现代主义对于创作主题和创作形式的具有颠覆性和新思维的艺术表述。令他们的艺术表述的风格很难一致,要概述各创作领域中的后现代主义的境况,这也就很难用某种单一的概述来表达他们了。

 

自文艺复兴以来,经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到后来的印象派、后印象派,人类的绘画艺术史也随着人类的现代主义的意识进程的发展,进而也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时期。在19世纪末,后印象主义等画家们提出的“绘画摆脱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奠定了现代主义的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他们颇有表现力的作品,风格狂野,艺术作品从内在到形式的夸张和变形,标志着现代主义进入了一个自我确立的阶段。现代主义的审美原则强烈地影响着当代艺术家们,在艺术发展过程中,后现代主义在某些方面虽然是现代主义的逆动,但它与现代主义是截然分不开的。在继承和发展现代主义的同时,它又与传统艺术背道而驰。挑战现代主义的哲学、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这本身就说明了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的,人类的意识进程伴随着时间推移也会随之而发展的。艺术不断发展的进程,是人类意识发展进程的某一个方面的具体的体现形式。“后现代主义”的现象时对当今艺术所呈现的现象做了最真实的表述,在“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世界里强调个体存在,反本质、反规律、反统一性、不确定性,破坏了一切传统的审美标准,消除“中心”论,将艺术扩大到多元的范畴。今天我们看到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它主要表现在对以往的艺术观念及艺术形式的颠覆性。

 

波普艺术的出现标志着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开始。它提倡艺术回到大众中去,它有着和已往的不同形式的表现,集合艺术就是其中的一种。法国的“新具象”艺术史一种;它通过一定的媒介和行为,在对现实不断批判的同时也反省自己的内在的成分。未来主义、新达达主义又是另外的一些艺术表现形式。

 

继波普艺术之后的“视觉派”(光效应)艺术家们,强调绘画与视觉对各种图案的感应能力;大色域绘画的“锋刃画”是非绘画性抽象艺术的一个分支;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先锋派”艺术,是从“抽象表现派”中衍生出来的无主题绘画,在强调视觉感官刺激的同时,它打破了一般的绘画技巧的范畴,使画面保持绝对的连续性、一致性和不可分割性;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还有称之为“超级现实主义”亦照相现实主义的绘画,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绘画(此种绘画风格对中国颇有影响,以致达到泛滥的程度,人们在内心里嘲笑的称之为“数码”写实主义),它凸显出了与“现代派”中的抽象表现主义截然不同的风格。

 

直至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在英国绘画大师弗洛伊德的“表现派”艺术也称之为“精神写实主义”的绘画中,又看到了一种既传承历史又有独特精神的全新的艺术风貌。作为后现代主义艺术发展到现在的“表现派”绘画艺术,它给了世人一个很好的解释。后现代主义绘画所倡导的艺术的大众化和艺术的通俗化,绝非是要把艺术平庸化的;它只是要把艺术与整体人类民众的心里形成一种共震。是要把艺术回归到整个人类民众心灵的土壤中去,这本身就复合了艺术最原始的本性。弗洛伊德的“表现派”(精神写实主义)作品,它让人们站在他的作品前,睁着眼看到的是肉体与强烈地精神面貌的体现;闭上眼睛感受到的是有着血肉之躯和强烈精神的灵魂。让观者站在五彩缤纷色彩的画面前,你再也感受不到色彩的存在了。作品充分的体现出其内在的不同层面的深邃的精神境界。追述作品内在的精神境界,是艺术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又一个巅峰所呈现出的艺术生命里的永恒性的主题,也是历来艺术家为之奋斗毕生追求的目的所在。艺术的大众化和通俗化其目的就是艺术要与整个人类民众的最本性的心里产生共震,也就是把艺术回归到人们最本质的心里层面里去。

 

后现代主义的绘画向人们说明了:时代的艺术家所表现的应是自己时代意识形态里体现出的最高、最神圣同时又是最本真的精神层面的境界。它是超越一切政体建构意识的,是独立的,不是任何东西的附庸,是独立体现人的天生的自然情性中,那种永不停息追求与渴望的情怀和精神境界的。在思想上永远是追求人的生命的更高的层次的。

 

后现代主义在艺术表现上强调艺术表述的本真性,扩大对描绘的对象主要要表述的地方。打破对坏境、景观的自然的视觉习惯,放大艺术家对物象的心理表现,从而使得观众的思维和心理空间能动为扩大对所看到的画面物象的感受,透过这种强烈地感受,让人们在作品中满足了对文明、对自然乃至对梦幻的追想。面对这些有着强烈本我观念的艺术品,它的创作者和欣赏着都没有一种单一的、绝对的答案或标准。当作者与艺术完成品的情感脱离后,作者、观众、展场与环境都成了艺术作品的参与者,这样就使得艺术创作与艺术鉴赏变的互动和多样性了。

 

在作品的表述形式上后现代主义由于颠覆了现代主义创作的理性的单一性和主题性。它所体现的另一种形式就是扩大本我意识的多元性的艺术形式。充分利用潜意识的象征性符号,让观众更为深刻地发挥自己的本我意识,从而使观众和作品能动的成为更深层次的互动。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并非没有技巧,也并非没有深度。但,在近百年、上百种的艺形形色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中也不排除着一些平庸之作。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中呈现的是一个可多角联想的物象、坏境和情境,作者在这些表述的物象上不加特定的社会定位,而是由观众透过作品在扩大的本我意识的感受中,根据自己的情感心理,自己去给作品所呈现的情境,在心里寻找作品的定位。作品所呈现的物象是好是坏由自己的情境、你的境界和你的心里感受自己去加以定位。

 

自启蒙运动以后,自然科学得到了迅猛发展的势态,而人文科学的发展相比之下显得相形见绌。人们用实证性的逻辑的方式,以单一的思维去裁定所有差异的现象和人的内心的意识,这种现代人的表述显得极其的冰冷。“后现代主义”不在把故事的完美情节、逻辑缜密的场景、封闭的画面构成、精细的表面描绘,看做是自己的终极目的;后现代主义作品更倾向于打破求同的模式,而强调异质多重的本质,即多元式的情境的异质。从单一的纯理性的画面表现,转到观众接受的潜意识和心里各个层面都能引出的多元化的感受,不再强调画面的主题性和故事性,从而使得观众内心的各个层面产生对对作品全方位的心里意识和情感心理的更为宽泛的共鸣。

 

由于文化生活的日趋发展和哲学思潮的不断更新,“后现代主义”在审美意识的表达上也随之崛起,在艺术意向的表达上也有着新层次的追求。

 

现代主义单一的、冰冷的思维表现形式,它只是体现了人们的思维和逻辑的理念。另一方面过度的宣扬所谓的高雅艺术的模式,这就把艺术封闭在了一种僵化的状态里,使这种所谓的“高雅”沦落为只是少数的僵而不死的人的手中的“玩物”了,这样就让艺术丧失了最为广泛的公众的沟通和整体人类内心的共震了,使得艺术不能与整体的大众产生共鸣。面对这些针对现代主义审美意识问题,后现代主义显示出了具有变化性的几个方面:

 

1、打破所谓高雅艺术与适应大众心理的俗文化的界限,并揭露所谓高雅艺术的伪善。

 

2、鼓励和不拒绝,不同风格和不同的艺术手法之间的相互融合,在杂揉、并置和拼贴中呈现出新的艺术形式。

 

3、面对现代主义的文化的枯竭,淡化理性思维所具有的逻辑情节性的所谓的主题性创作。

 

“后现代主义”在与现代主义只满足于视觉感官的理性的思维编织的创作的斗争中,显突的强调了“人”作为生物体的本真的冲动,对现代主义理性生活经验有着绝好的冲击作用。通过这种最原始的最本真的的宣泄,让人的心理突破了理性思维的障碍,把观众的内心还原到那最真实的本我中。后现代主义在反对现代主义创作的理性与主题构成性的表述上,强调为一种是“回归视觉”的美学观。这种回归的“视觉”意味着人们重新回归到一种感性的审美意识中去,让所谓的深邃的理性和规范的构成渐渐地淡出人们的意识的层面。更重视作品给人的冲击力,用精致、简练的对比性,个观众带来更为强烈的感官刺激。

 

这就显示出了后现代主义的另一些特征:把传统的繁琐与现代的单一、现代与古典、抽象与细致巧妙的柔和成一体,从而在这种柔和之中,展现出了创作的另一层新意。

 

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自然而然的要反叛现代主义的纯理性、主题性的以及其它的表现形式。强调人的最本真的生命在作者、作品和观众的互动中,唤醒和还原人的心理内在的最真实的本我。充分体现了作品中的人性化和自由化的创作。这是后现代主义创作风格中所体现的第一个特征。其二、从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强调人性在经验、在创作中的主导地位,推崇文化内涵,反对苍白、平庸的千篇一律的表现形式,体现了个性化创作。

 

还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在强调人类历史文脉的同时;将追随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作出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融为一体的大众文化。

 

再者、用非传统的混合、扩大等艺术手法,以模棱两可的紧张感代替陈直不识的清晰感。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形成了比较宽泛、多元化的统一。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