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可一不可再的“国际化” 2012-09-04 11:45:11 来源:顶层杂志 作者:王定如 点击:
艺术市场的“国际化”是一种商业活动,基础是学术建设。在经济学中,国际化是企业有意识的追逐国际市场的行为体现。它包括产品国际流动,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着实有些遗憾,皮力忙于赴港为出任西九龙文化区的“M+”美术馆高级策划人做准备,关于关税与M+的采访都不接受,38岁离商从学,多少有点返璞归真的意思。今年出任上双(上海双年展)策展人的艺术家邱志杰在早前的采访中调侃,“那怎么办?皮力、卢杰这些好策展人都跑去做画廊了,我这个艺术家只好硬着头皮上。”卢杰听闻后,一贯的挑眉笑骂,“他这是骂人!”

  

联系不上维他命空间,“那是另一派了。”站台空间的陈海涛的点评带江湖味儿。若是围绕“国际化”做一个立体化的专题,从社会形态到学术建设,再到画廊与藏家趣味,各个边角都需顾及,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顶层》杂志的定位是市场,今次了解更多的是画廊与艺术博览会。

  

艺术市场的“国际化”是一种商业活动,基础是学术建设。在经济学中,国际化是企业有意识的追逐国际市场的行为体现。它包括产品国际流动,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如果艺术市场也可三言两语总结完,长征、维它命、站台后面都得带一个表示复数的“们”了。称得上国际化的画廊经营与艺博会运营的手法,连复制模仿都高难度,没有“超越”一说。

  

“因地制宜”的讲,艺术圈的“国际化”是从本土成长起来后衍生的样貌,对内对外,它都有既熟悉又陌生的气质,在完成自己的征途上,面对的最大的挑战还是来于自身。当然,赞美,质疑,嘲讽,批评与围观也是少不了的,甚至拥有这些,才是没有被遗忘的证明。站台今年先后参加迪拜、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孙宁与陈海涛夫妇口中的艺术家“小贾(贾蔼力)”,在香港苏富比2012春拍上用一张662万港元的成交价的《苍白的不只是你》造成持续性的话题, 5月10日,站台中国的香港空间开幕。这一切,听起来都是动人的消息。

  

“迪拜明年还会去。”孙宁的回答背后,并不等于今年的迪拜试水圆满成功,的确有皇室成员对带去的画作有兴趣,“保持联系与沟通,需要一个了解与被了解的过程。”实质性的销售并未达成。但是作为一个受过国际艺术教育的画廊经营者,孙宁物色艺术家的眼光与定位画廊的态度都是坚定的,她自信能看到更远的地方,所以能在未成事的时间里静待。

  

六月的最后一天,刚被长征空间签约的艺术家王思顺与胡向前的双个展在长征空间开幕。很多人表示看不懂,事实上,赞美也很难。这位被众多前辈与朋友反复推荐的1979年生艺术家,在长征的首展作品观念性极强,“和其他艺术家区分,我早已不满足于此了。”这样的心态,既是长征空间签约艺术家普遍的心态,也是长征希望旗下艺术家拥有的真实自我。

  

作为中国汉文化的末端,岭南地区的艺术生态多了些南蛮的自由风气。广东人对于普通话的抗拒与自我意识,态度是很明确的。维他命空间作为一个民营的当代艺术空间,很早便开始将广东本土的艺术家推上国际舞台,走观念艺术的路线的同时注重从包装国际上下功夫,这是内地本土机构所望尘莫及的能力。

  

大未来林舍在今年的ART HK上由林天民的长子领队,带去的刘炜画作被频频问询。林岱蔚的“困扰”听起来有点小清新,刘炜的新作受到欧美藏家的青睐,订单得排队,在此背后,林天民花了多少心血无从得知。林岱隆提到,未来可能秉持一贯的“走到哪里便买到哪里”的气场,在香港置业开分店也说不定。

  

皮力形容“国际化”是“铺满鲜花的战场”,除了核心团队的无法复制性之外,还包括艺术家的选择与培育到输出,过程中的个体个性太明显,也没有先例可以借鉴模仿。光鲜与洋气的背后,冷暖自知。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