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朝戈刚在伦敦参加了“创意城市”奥运文化交流展,回京后即进行风景类型作品创作。8月24日,朝戈在位于望京某写字楼的工作室接受了《京华时报艺术品投资周刊》专访。朝戈认为,当代艺术如果“直接拿来”在中国复制,成为一个简单的接受者就太片面了。
谈创作
审美核心是诗性表达
朝戈出生于内蒙古,与腾格尔、鲍尔吉并称为“草原三剑客”。朝戈的作品题材始终离不开这片他最熟悉的地方。
朝戈坦言尽管他的创作题材一直是围绕着草原,但是创作的倾向性和思考的深度是随阶段而改变。早期朝戈更多关注的是自然广阔的外貌,现在却侧重描绘心理积淀。“即使是用风景作为创作载体,但是记载的并非春夏秋冬的自然变化,而是内心的感悟,混合着甚至与童年有关的记忆。”
很多人去内蒙古写生、创作都绕不开民族风、风景画,这在文艺界称之为“花边艺术”。朝戈认为当地特色并不是从外表的服饰、风景出发,而是要去把握内在的真实情感。因此,朝戈眼中的内蒙古人是“肃穆”的,少数民族特有的庄重感带着谜一样的色彩,这也是他创作的基调。
朝戈指出,风景画向来是东方人的长处。东方的审美核心是诗性表达,不讲究时间性却更在乎意境。西方人侧重戏剧性和现实性的叙述,强调真实记录某一个时间片段的自然特性。朝戈认为,肉眼体会的世界更真实,视觉发展的危险则是把记录当做真实,绘画的形象感逐渐消解是很可怕的结果。
谈教学
传统需要重新审视
回顾在中央美术学院20多年的教学,除了创作,朝戈更注重对艺术史的重新梳理。
朝戈认为,传统需要经过重新审视。朝戈强调文艺复兴前期包括中世纪艺术,但是中国教育并没有全面介绍艺术的孕育期,关注更多的是成熟期。突破我们国家对艺术教育的习惯性和欧洲对艺术定义的局限性,是朝戈一直在研究的方向。
对于世界艺术辉煌时刻的重新审视,加上自己实践和摸索,最后传达给学生,是朝戈坚持的教学方式。老师研究获得的深度和广度是学生学习理解的基础。朝戈认为一个优秀艺术家不光是阐释者,更是一个实践者。艺术家跟画布打交道,只顾自己的情感就可以了,老师跟人打交道,需要更广泛的知识满足学生的需求。
朝戈列举,有些学生毕业三年没有消息,不要认为他们就没有成材,沉默阶段反而才是他们正在准备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朝戈从来都不给予意见,只是默默观察。有可能油画专业毕业的学生成为建筑师,比原有专业还有成就,其实并没有浪费当年所学的知识。朝戈认为,艺术的思考方式放之四海而皆准。
谈艺术
中国缺乏自信心
朝戈反对中国艺术家简单遵从西方已经定论的当代观念。热情、自尊和对自己土地的渴望是不一样的,把西方当代艺术作为榜样,是中国的艺术家、理论家缺少情感,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遵从西方狭小的概念等于扼杀自己的营养,当然我也不建议封闭主义。一定要了解西方的历史和发展,这都会对我们形成自己的标准有帮助。我们的目的不是遵从,而是吸收。拥有强大自信心才会产生属于中国本土更庞大的当代艺术。”
中国仅开放了二三十年,文化还处在变动的形态中,当代艺术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在朝戈看来如果“直接拿来”在中国复制,成为一个简单的接受者就太片面了。真正的文化和艺术的产生都不能这样“切豆腐”。
中国的文化背景和发展程度,与西方有着极大的区别。“当代艺术”这个文化概念需要重新审视,艺术家需要重新思考这些问题,到时候得出的结果会非常丰富,很可能会远远超越西方。
记者手记
朝戈换位做记者
我们约好下午3点在朝戈工作室进行采访,害怕我们找不到门,朝戈早早就搬了个小板凳在门口坐着等着我们的到来,还专程去买了矿泉水。采访过程中,一直体谅我们,时不时地问我们累不累。
采访进行了大约两个小时,中途朝戈要求休息两次。其中每次休息他也没闲着,只是抑制不住自己想当记者的好奇。于是他与我调换角色,采访我的专业以及对于艺术的看法。
这对于朝戈还不过瘾,他又与摄影记者聊起了相机。作为业余摄影爱好者,朝戈在专业摄影师面前显得非常谦虚,他们探讨着单反成像的原理,研究着相机对视觉的影响,结束的时候朝戈非常满意摄影记者的回答:“哈哈,我又学到不少知识,这次采访很成功。”
创作10问
1.创作周期?20天左右。
2.创作时间?上午比较多。
3.是否介意打搅?太苛刻,非常介意。
4.创作时是否听音乐?疲惫的时候。
5.创作习惯?对于准备阶段的素描比较严格。
6.喜欢的颜色?暖色。
7.灵感迸发一说?有,需要引导而开启。
8.创作的乐趣?让人生感悟成为永远的艺术。
9.产量?不超过10张。
10.第一桶金?1988年人体大展上门票 收入,5000元。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