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西莫-多利加尼(Massimo Torrigiani)
香港艺博会被巴塞尔成功收购,艺术北京办得风生水起,“南北夹击”下,第六届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有何对策?博览会的“上海模式”是否已经明确?展览总监马西莫-多利加尼(Massimo Torrigiani)表示,香港艺博会是将全世界的艺术带到中国,艺术北京倾向于本土化,而上海当代则将亚太地区的当代艺术展示给全世界。
聚焦印度当代
“此次招展为了汇聚全球当代艺术的精华,仔细权衡了全球画廊地域性的分配比例,其中50%的参展画廊来自中国,25%来自亚太地区,其他则来自欧洲、中东和美国等地区。”展览主办方给出的数据进一步表明,在第二次担任展览总监的多利加尼手中,“上海当代”将成为“一个见证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当代艺术的平台”。
今年的亚太项目将推出由印度创意基金会与其总监 Diana Campbell 女士提供的一系列来自印度艺术家们的作品。多利加尼认为,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印度等地的收藏家,总是将他们的关注点投注在欧美当代艺术家身上,却对彼此之间的情况不甚清楚,因此“上海当代”是一个好机会让亚太国家之间增进相互了解。明年,主办方已考虑选择澳大利亚。
注重实验性
多利加尼认为,上海是大都市,上海当代的特色就是国际化、实验性和都市化。谈到实验性,他说,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界有一个偏见,认为中国艺术品非常商业,收藏家总是更多地关注于拍卖,关注作品是否是名家之作,而本届上海当代的特别项目,会展示很多新生代的艺术家,突显中国本土的创造力。
相比香港艺博会的商业化,多利加尼希望上海当代能“更有趣一点”,与国内艺术资深人士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同,作为一个意大利人,他反倒可以抱着轻松而清醒的视角为上海当代带来新意。比如,本届上海当代加大了对影像艺术的关注力度,他希望通过艺术地展示影像作品,让更多人明白“影像作品跟那些画作雕塑是一样重要的”,而对那些第一次到上海当代的国外观众来说,除了画廊,他就不会“错过很多在上海艺术领域里比较有趣的东西”。
高税收成阻碍
如何在商业和学术的双赢中找到平衡,是多利加尼的最大挑战。目前,他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说服国际画廊到中国来办展。“在和国际画廊交谈的时候,国际画廊经常对我说,中国好难去。”成本中,高税收是主要问题。很多国际画廊由此放弃了上海当代,转投香港或者新加坡的艺术博览会。“其实上海当代有很多好东西,跟香港艺博会比,在质量上是不差的,但不公平的赋税政策,让不少艺术机构到香港开设他们的分支,很多收藏家也不断跑到香港去买艺术作品,”多利加尼进一步表示,“税收的不公平会造成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国政府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有所改进。”
尽管如此,他对上海当代的成交量依然有信心,因为“毕竟之前好多藏家就在上海,他们对高税收也已经认可很久了”,就象“意大利与瑞士的税收有差异,却不会出现所有人都到瑞士买画,意大利艺术品没有成交额的情况”。他总结,主要问题不在于税收,更多是看整个展会理念是不是能吸引眼球。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