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12春拍的大幕已经落下,秋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国内一线大行或是远走海外,或是“收藏寻城记”上演得正热闹,反观省内,经历了春拍的寂寥,秋拍似乎酝酿得更为充分。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上周日已有拍卖行在省会开拍,而更多的拍卖行正在紧张筹备中,业内人士纷纷对秋拍表示乐观,认为目前的低谷正是入市良机。
进展
秋拍筹备中,河南拍市本月陆续开局
开拍前的拍品征集是拍卖行的重头戏,眼下正是拍卖行老总们最忙碌的时候,记者上周六见到河南永和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皮伟的时候,他正准备动身,“下午去趟开封,明天就去上海”。从上海一路转战到苏州、杭州、无锡、深圳、广州……一圈跑下来,每年征集拍品都要跑上一两个月。
永和的拍品征集将持续到9月底,再经过细致的图录制作、预展等工作,预计到10月底开拍。
展望
市场已触底,大量购买正是时机
藏家张继峰对艺术品市场也信心充足:“目前市场是跌了一点,但肯定还会起来,涨也正常,跌也正常,有涨有跌,这才叫市场。”在他看来,面对市场的涨跌,藏家一定要有好的心态。
一位市场资深人士认为,书画市场下半年肯定会好一些,“根据往年的经验,这是一定的,因为有礼品市场的带动”。同时,整个市场正在逐渐恢复,“预计两三年内大行情还会起来。”
张宪斌也表示,“今年秋拍市场会抬头,因为现在市场已经触底,不可能更低了,现在正是大量购买时机。”
他建议藏家关注的重点放在一类名头、二类价格的书画家,“这些人的作品下一步肯定要大涨”。此外还有一些很有潜力的年轻作者,目前市场认知度不高,但东西好,也应当密切关注。
本土
走中端路线,
当代书画是既成优势
河南的拍卖市场目前与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市场确有差距,但在区域性市场中位居前列,“全国市场来排的话,前五名没问题。”多位市场人士认为。
河南省书画收藏协会会长胡聚堂说,国内拍卖市场在初期阶段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在河南也明显存在,眼下应当做的是缩小体量,把关严点,作品精点,把艺术品本身的文化属性发掘出来,将对其市场价值有非常大的提升。过云楼藏书就是个非常精彩的营销案例。
张宪斌认为,河南的拍卖公司从数量上很庞大,已经达到25家之多,但整体来看还是缺乏品牌意识、精品意识,“如果不建立自己的品牌,建立客户信任度,光算这一场能赚多少钱,这种做法是走不远的。”
国内拍卖市场是一个大盘,无论是拍品征集还是招商,都是面向全国同一市场。在嘉德、保利这样强大的对手面前,河南的拍卖公司用什么来拉到自己的客户?巩固自己的市场?形势不能不说挺严峻。
河南的拍卖公司老总们对此挺有信心。皮伟表示,河南拍卖业要根据当前市场,找准自身定位。“河南拍卖业在全国的影响力位居前列,当代书画是一大特色和优势,而且河南是个非常包容的市场,没有地域限制,我们的标的征集就是面向全国的,只要是好东西,我们就要,东西南北的客户都来河南。”再一个是打时间差,“我们征集拍品和大行有时间差,同时依靠自己长期培养的人脉和品牌信誉,保证拍品的征集”,皮伟说,不一定盯着特别高档的拍品,走中端路线一样有广阔的市场,“有时候,大行不一定能拍出好价钱,小行有好东西就很显眼,容易拍出高价,因此有些藏家倾向于把好东西交给关系好、信誉高的小行。”
金帝拍卖在今年春拍举办了一个70后、80后专场,效果非常好。“我们在全国征集到这些优秀的年轻作者,都是拿过全国大奖的”。东西好,但因为年轻没名气,找不到平台,金帝为这些年轻作者开专场,无论对作者、买家,都非常有吸引力。秋拍该公司将再开年轻作者专场。
展望
消费市场来临
艺术品走入寻常百姓家
艺术品拍卖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个大盘,直接体现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寒暑起伏。
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起步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到2000年止,是第一个十年,“这个时期是藏家市场,书画家的东西基本不要钱,送点芝麻叶、小磨香油,送两刀纸,就能拿何家英两张画”。说起当时的收藏经历,张宪斌感叹不已。而艺术品市场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画都在藏家手里,交流也都是藏家在运作。
第二个阶段是行家市场,从2000年到2010年的第二个十年。一部分藏家经手多了,成了行家,能把握市场规律,能看真假,有眼,能掌握书画家的升值潜力,升值幅度。“这十年是比较活跃的十年,藏家收东西从能赚钱就行,到有了精品意识,对艺术品的要求提高了。”
2011年起的下一个十年,艺术品市场将是消费市场,艺术品进入寻常百姓家。而以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一旦进入消费市场,前景不可估量。“这个需求量太大了!”而市场的扩张对于书画产业是铺垫性的,这个时期急需行家引导,以免大批不懂行的消费者进入误区,“挂假画,挂没升值潜力的画,甚至去挂印刷品了”。
而当代中国艺术品产业第一批从业者,完成了从藏家到行家的身份转换之后,面对消费市场的来临,在建立自己企业品牌的同时,他们希望自己扮演艺术品消费引路人的角色,做大市场,实现共赢。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