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2012-09-06 17:40:41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詹宏静 点击:
他的“小人物”形单影只、略带忧伤、对于“儿童心理”的释放,他觉得那是他对儿时的回忆。他并不在乎画面的形式感,重要的是促使绘画形成的动因。懵懂时的启蒙,李继开的父亲年轻时喜欢画画,或许遗传了父亲的某种特质,李继开很小就喜欢翻书。

李继开:“小人物”的忧伤

李继开作品《男孩与头骨》.110×97cm.布面丙烯

解读从心开始

李继开正在为今年的个展忙碌着,作品延续了以往的那个形单影只、面容略带忧郁、看上去有些伤感的“小人物”形象。作品中描绘的“小朋友”,让我不自觉的感觉到这是他对于“儿童心理”的一种借物释放。在他看来,儿童和成人没有太大的区别。利用一个人物作为画面主角的时候,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生产”过程,成人后无论是对儿时的回忆,还是对世界的认识,只是一个逐渐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人们被侵蚀的更加社会化,却失去了最可贵的,对“自我”和“世界”的直截了当的认识。他用绘画来回望对童年无法衔接的记忆,是托物寄景还是睹物思人,一直深埋于他也不知所谓的那座坟墓。在他的作品中,一直探讨着生命、生存、死亡的一个又一个的轮回。李继开的很多作品中都不约而同的出现骷髅头置身荒野的诗意情境如《头骨》、《头骨与男孩》,在这背后隐喻着足够强烈的真实生活的写照。他说,他不在意画面的形式感,他觉得自己更注重的是,创作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更像是内心的修炼。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关注附着在“人”之外的表层特征,往往忽略了关注自我内心灵魂的需求。作品《床》以以往的人物形象为主题,在“小朋友”头上依附一个,若有所思的托腮的“小小朋友”,更像是内心中深藏的另一个“自我”的灵魂浮现。他的作品题材中对于“废墟”的迷恋,缘于它是旧生命的结束,亦是新生命的开始。代替新生命出现的一物他选择了“蘑菇”这个形象,蘑菇本身的颜色、形状比较饱满,大雨过后菌类会莫名的冒出地面,也会渐渐随着灼热的太阳轻轻的倒下。艺术家的创作和生活往往息息相关,在创作过程中很多时候是艺术家同内心深处的自我进行对话的复杂情绪的产生。《老之将至的肖像》不能完全算是李继开为自己画的自画像,时间的速度之快,让他有些难以言表的错综情绪。李继开觉得这么多年的创作,给他带来最重要的感受是在创作中同自我对话,也是一种对自我的靠近,他弄不清生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这正是他为之着迷的地方。对于生命的体验只有一次,每个人在每个阶段的感受有所不同。状态的不同,同一题材的作品,创作形式自然不会相同。(如2011年创作《蘑菇与男孩》与2012年创作的《蘑菇与男孩》)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