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玛拉雅美术馆展厅采用自然光,为克拉格的作品打造有自然感的空间。 高剑平 图
克拉格作品《重击》(青铜,1999)
从面孔、塑料瓶等简单而平凡的形象入手,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往往会创造出令人惊异的雕塑形态。昨天下午,在喜玛拉雅美术馆天光倾洒的高旷展厅里,雕塑家带着记者穿行于他的作品间。
9月8日至11月18日,“托尼·克拉格:雕塑与绘画”在喜玛拉雅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大约有177件(组)作品参展,包括54件雕塑和100多件绘画,这也是喜玛拉雅美术馆展厅中举办的首个展览。
克拉格的雕塑形态优美、色彩鲜艳、形式多元、材质丰富,他尝试过青铜、木头、玻璃钢、塑料,甚至是筛子、垃圾等各种材料。展厅中有一些作品,是克拉格从人脸的形状或者塑料瓶出发,通过挤拉、扭转、延展与凹陷,呈现出全然不同的新形象。
喜玛拉雅美术馆执行馆长王纯杰评价说,“远远望去这几件雕塑有点似中国的假山石,但走近看它们既不像任何形态的自然物体或生活中熟悉的造型,也不像几何机械或生物有机体。”然而,正是这种“不可名状的新作品形态”却带给人一种别样的吸引力。
本次展览的契机始自托尼·克拉格在苏格兰国立现代美术馆的同名展览。该展览如今来到中国巡回,此前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和成都当代美术馆举行,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的这场是其作品在中国大陆最完整的呈现。英国出生的托尼·克拉格是当今世界最受瞩目的艺术家之一,常被认为有取代亨利·摩尔(英国雕塑家,1898—1986)之势。1988年,他获得英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奖项——特纳奖,他是首位在卢浮宫举办个展的在世艺术家。
本次展览也是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设计的喜玛拉雅美术馆首次露出真颜,美术馆将于展览后重新进入整修阶段,并于明年正式开馆。据悉,本次克拉格及其助手参与设计了美术馆的内部空间,引入天光、打开窗户,不同于一般封闭的美术馆空间,让参观者在观展时同样能时刻意识到真实的外界环境,在对比中感受艺术之美。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