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万章
曾接到过一个电话,说其祖父是民国政府某要员之随从,曾追随政府从北平将故宫重要文物南迁。文物抵达南方时,其祖父开小差,将其中一件宋代马远的山水画偷将出来。后来历经数次政治运动,他们都视此画为生命,千方百计保护下来。直到今天,其祖父、父亲均已不在,而他成了这件作品的“持宝者”。近年来书画拍卖市场如火如荼,他遂动心,准备将此画拿出来,或者有偿捐赠给博物馆,或者以一个亿的“低价”转让给私人或国家。一般听到此类故事,我们第一感觉便是:故事新编。等看到这幅署款为“马远”的山水画以后,果然不出所料:作品是近二三十年来新做的低仿品。然后再仔细问“持宝者”,这件“宝物”到底是怎么流传到你手上的?他最后不得不说,其实是在某古玩市场花几百元淘的。由于他对美术史略知一二,以为捡大漏了。为了增加作品的“可信度”,遂杜撰出以上绘声绘色的故事。
在书画鉴定时,遇到此类“动人”、“离奇”的故事可谓不胜枚举。如果要一一陈述出来的话,真可编一本二十一世纪的“拍案惊奇”。其实,这些故事新编无论多么“真实”,无论多么曲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加手中作品的可信度。我们在书画鉴定时,最重要的是先不去管故事的真伪,而是直接看作品本身。只有作品,才是最具发言权的。也许某些故事的确如藏家所言是真实的,但作品本身却是假的,这类例子也并不鲜见。曾经有个老人家就拿过一件文徵明的书法来,自称是其家传数代的宝贝,书卷上面也有其高祖和曾祖的鉴藏印章作为辅证。但一看作品,是明代后期的赝品。此卷是从其高祖传至其手上的,他高祖所处的时代大致在清代中后期,当时可能受眼力所限,收藏了这件赝品。这是很正常的事。因此,即便“故事”的真实性得以确认,在书画鉴定中的本体——作品,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
书画鉴定中,我们所关心的应该是作品本身的时代风格、作者笔性,这就是通常所谓的主要依据。其他任何流传故事,最多只是辅助依据,是在确定了作品本身的真实身份后作为进一步参考、研究的依据。如果作品本身已经确定是赝品,一切故事新编也就毫无意义。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