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2012-09-10 13:05:42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大土三阳先生的山水画,代表了当代中国山水画的最高成就,他的作品有着强大的震撼力,这主要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他深入传统、学习传统、理解传统,把传统的精华要素融入自己的创新之中,但又不拘泥于传统。

中央美院中国画院学院院长唐勇力:

大土三阳对传统的研究和认识下的功夫很大,而且在宋元绘画的研究上所下的功夫、研究的时间、各方面的探索等,比一般画家都要深透,可以说,他对传统笔墨的理解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有自己的特点。他能够在研究古人山水画的基础上,又揉进了自己的一些笔墨体会,是当代山水画家值得敬佩的一个行为。大土三阳的山水画,画的既有古意,又有笔墨气韵的生动性,从绘画的这个角度上来说,他迈出了自己的一步,他是积累而成。大土三阳的山水画真值得研究观赏和学习。

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  

大土三阳是从返归传统而构建自我并取得相当艺术成就的山水画家。

大土三阳对于传统中国画的回溯以及在传统中自我风貌的整合,给予人们的就是这样一种中国文化的自信与自觉。如果说他的山水画和当下中国画的时代流风拉开的第一个距离是返归传统,那么他从传统的脉络向前展延而和古人拉开的第二个距离则是融会出新。

曾于上世纪80年代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的大土三阳,受过系统的传统山水画的专业教育与训练,尤其是经刘海粟、陈大羽等诸师的亲授而终身获益。大土三阳的山水画也始于对石涛的研习,既崇尚他“搜尽奇峰打草稿”追求自然本源的精神,也追随他纵横驰骋、狂放不羁、以我为主的创造精神。的确,石涛是大土三阳一生崇尚的偶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他对于笔墨的理解与参悟大都来自于石涛,并习得苦瓜和尚纵横挥扫、落拓不羁、秀润而又苍茫的笔墨个性。如果说石涛的狂放让追随者易于粗率、纵横使摹习者往往霸悍的话,那么大土三阳则在石涛的基础上展延到石谿,并从清代遗民山水开始上寻明代吴门的沈周和文征明,以此增其文人画之内敛儒雅和宁静婉丽。但他并不满足于文、沈过于文静秀雅的笔法,遂再寻上追而至元四大家的黄公望、王蒙和吴镇,并得到黄公望长披麻皴的疏淡秀劲、王叔明牛毛皴的繁密曲幽和吴仲圭树法点苔的湿润浑朴。近些年,大土三阳则远溯五代与北宋山水,从北宋全景山水画法中探寻自然山水赋予山水画的苍茫凝重之势,尤其是偏于实写的北宋山水画在呈现自然山水重峦叠嶂的丰富层次与各种树木的虬曲变化上给予他许多启示。

“返归传统”让大土三阳追寻了中国山水画一千余年的南宗山水画演变历程,并真正深入到笔法、皴法与墨法的各种理路变化中,研习其状物,探究其堂奥,参悟其兴变。

如果说石涛是他山水画的底色,诸如画面律动贯通的气韵、酣畅勃发的笔墨、秀润刚劲的神采等,但他又在这层底色上进行了富有他个性血脉的整合。譬如,在画面整体气象上,他喜爱以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展现恢弘博大的自然意境,这无疑是北宋山水画赋予他作品的一种气象与神韵。如果说石涛的落拓不羁、纵横挥写多少都容易走向粗率荒野,那么北宋山水的格物实写与变化丰富的层次,也都使大土三阳的山水画增添了理性的山峦变化以及由近及远的层次空间。但这种层叠的变化又完全出之于随性而意写的笔墨,这不仅需要高难度的笔墨技巧,而且需要富有承传的功底深厚的笔墨素养。因而他的山石皴法便糅进了黄公望的长披麻,并以长披麻为肌理而运以王蒙的繁复曲幽,再泽以石谿的苍劲浑茫。大土三阳的整体画风以湿笔为主,湿笔之中显现枯淡、苍辣、浑茫,其本身就是一种很难达到的境界,这也正是他山水画的出新之处。他把吴镇的湿笔嫁接过来,并运用到山石的矾头、皴理与苔点上,从而改变了黄公望、王蒙偏重枯笔的画法。树木的表现是大土三阳近年的主攻对象,当代山水画几乎没有一家可以用中国画笔墨表现树木丛林那种郁然深秀的蓬勃生机,大土三阳于此用功最甚,收获最丰。他的树木主要以中原温带树木为主,表现了灌木、松木及草本植物各种生动的树形与繁茂多变的枝叶,既有巨木伟岸的造型,也有枝干巧妙的穿插。对于树木的画法,他仍以湿笔湿墨为主,并得吴镇之神髓,既湿润华滋又雄厚苍茫,既有随机生发的恣肆又有运笔使墨的力道。

 大土三阳曾为自己的中国画总结出“五韵”,即神韵、气韵、线韵、点韵、墨韵。虽然这“五韵”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中国画论的审美要义,但他以“韵”对于“神”“气”“线”“点”“墨”的描述与统筹,恰恰表明他以湿笔求“韵”的个性特征。他的出新就在于通过湿笔将北宋山水的气象和黄公望、王叔明枯淡与繁复的皴理融会为他自己的面目,以此求得郁勃深秀、古淡浑穆、静雅苍茫的境界。大土三阳以他的山水画创作向我们揭示的,正是山水画还可以返归传统文化的脉息并从中国文化自身的体系向前推进的中国画发展模式。他的这种对于传统中国画笔意墨蕴的参悟与把握,也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刘龙庭:

 大土三阳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上,正在阔步前进。大土三阳在绘画的用笔上,对宋元绘画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尤其树的表现,沿袭了郭熙、李成的风范,从大土三阳的画里同时也看到了明清的石涛、石溪的优长。我们看到了一片生机,叫“烟云缭绕”。这是过去一直提倡的,画面上有一种生命力。他是一片生机,不是那种荒山野水、死气沉沉的。他的画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我相信大土三阳这样对中国画这样探讨下去,大有裨益。

北京画院王志纯:

我特别喜欢大土三阳的雪景画。因为他的雪景都画得很秀润,就是在浑厚、苍茫中有一种秀润的感觉。从意境方面、格调方面、笔墨结构方面,都有一些自我深邃的东西在里面。他画出了自己的境界,画出了自己的形式风格和语言结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朱京生:

大土三阳没有依傍任何一个大家,而去深入传统,这么刻苦、努力地用功,十分可贵。大致上就是薛永年先生所讲的宋元明清各家,他的画里都有。他不是简单地像某一家,而是有一个消化和融会贯通的途径自成一家。

再一点,我觉得他这个治学为宜的做派在当代也是比较难得的。他有自己的一套主张、追求,也有高水准的研究论文,这个在当代画家里面也是不多见的。我觉得一个是传承了中国画的传统,再一个,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画家,我觉得这个为宜治学的做派还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山东人民美术出版社 郑刚:

大土先生的学养很高,这从他的作品中就可以感知得到,他的绘画给我的启发比较多,最大的启发就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继问题。中国山水画是最富有理论性,最富有传承性,也是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大土三阳正是从这方面深度研究,系统传承,而且更具历史价值的是他的作品既有文脉传承,更有独特的个人风貌。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副院长刘万鸣:

中国画最主要的就是笔法的运用,这一点大土三阳先生做的非常到位,他的作品的画面非常生动。我们看他的作品,无论是一个点,还是一根线,无论是细腻度还是概括度,都是非常注重书法用笔,通过用笔传达他画中的“韵”,这一点是我们画家应该学习和传承的。第二点,大土三阳先生特别注重材料的运用,因为材料的运用应该是画家终生研究的事。第三点,大土三阳先生的学养非常深厚,诗词文赋均达到相当高的造诣,他特别注重画学画论的深入研究,注重笔墨形态结构的风格立论,和作品的格调境界定位,这些都是我们当代画家要学习的。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