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扬工作室一角
☆ 破坏的力量最生动
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很多在观念上走得老远,以至于没有了现实的任何踪影和关联:无从读懂。当代艺术真是拒绝观众的艺术吗?在尚扬这里,他一直在努力与观众沟通,虽然“当代艺术经常是屏蔽观者的视觉,但是我想某一部分让它敞开,不能完全屏蔽,因为某一部分让观者进去,作品才能生效,它的意义才能生效。”
《董其昌计划》这一系列的作品许多用了喷绘的图片,其中有些是尚扬自己拍的,有些是他从朋友那儿拿来以后经过处理的。这些图片取之于自然,它们为自然的原貌,应该是最为鲜活和生动的。与此相并置的那一部分却是被毁坏的、坍塌的、龟裂的,这时候观者会发现,与这种粗暴相比较,大自然原有的生动性消失了!“破坏的力量才是最为鲜活和最生动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必须面对的现实”,尚扬如此概括。稍微用心的人,站在尚扬对的作品前,就会获得这种感受,从而读懂他的作品。
尚扬有着他那一代人共同的经历——走过文化大革命,也因此,整整14年与画画绝缘。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这14年到底有多漫长?从绝望到希望,走得太辛苦。虽说“一切问题终是时间的问题”,但有些东西是回不去的。
但尚扬是乐观的,一旦再次抓住了机会,在艺术上便义无反顾。
尚扬的天赋与努力,在艺术上取得相应的成就之后,他的名气渐长,各种诱惑也接踵而至。对此,尚扬一如创作上的态度——保持冷静的思考。多次出国的机会,都被他委婉拒绝了。说完全没有心动过吗?当然不是。但尚扬善于思考,性格使然,他很庆幸当初没有出走,“我要去了的话,后来所有的创作阶段都不可能发生”。
我们很好奇,对于一个从事创作这么多年的“资深”艺术家而言,尚扬在此领域孜孜不倦的动力来自哪里?
尚扬乐了:“如果哪天我不画画了,我能做什么呢?其他什么也做不了。”在他这里,创作的动力并没有一个恒定的东西,只是一种习惯,作为一个艺术家、一个视觉艺术家工作的习惯,“我喜欢画画,还要画下去,我想我还会画得更好”。
现场采访部分实录:
99艺术网:在9月中旬的时候您会参加“景像2012-中国新艺术”这个展览,这次尚老师会带来什么样的作品?
尚扬:这次参展的作品就是《董其昌计划-33》,这张作品完成之前酝酿了两年,原来想在上海美术馆做一个个展,因为种种原因我也放弃了。这幅画从那时开始酝酿,面对一张巨大的画布看了大概半个月后,一个月后没什么想法就把画布收起来了。再过段时间拿出来看,又收起来。到第二年的时候才开始起稿,后来又收起来,经两年时间,最后在去年秋天才完成。
99艺术网:为什么这次会拿这幅作品参加展览?
尚扬:本来是为了上海美术馆那面墙画的,当俞可邀请我参加上海美术馆这个展览的时候,我就决定把这件作品拿过去,最初就是为这面墙画的。
99艺术网:这幅作品跟这次景象展的主题,您觉得哪些方面比较契合?
尚扬: “景像2012-中国新艺术”这里边也提到了一个关于人类终结的寓言,这也正是人类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不停地给自己制造种种障碍和困境,甚至在自掘坟墓,今天我们开始看到了它的恶果。不光是中国,整个世界都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面对这样一个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生存前景莫测的状态,较为切合我的创作主题。另外,上海美术馆现在的场馆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她马上就要完成历史使命了,“景像2012-中国新艺术”作为上海美术馆的告别展,我们用作品参与,向她致敬。
99艺术网:今天我们处在后工业化社会的情境之中,呈现出来的图像丰富且杂乱,有很多人在这种杂乱中想夺人眼球,可能“新”成为了他们在纷乱中冲锋陷阵的筹码,对于像您这样不断探索的艺术家来说,所谓的“新艺术”您觉得应该是怎样的?
尚扬:以后的艺术可以展望,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艺术跟中国艺术进展较,特别是中国,八十年代是现代主义状态,九十年代初开始探索当代艺术的一些可能性,到九十年代以后当代艺术逐渐发展了,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当代艺术一方面向纵深发展,一方面跟商业结合,而与商业结合的当代艺术会慢慢式微。艺术进展会有一个亢奋期,有一个潜沉期,有一个平台再往前努力,今天的当代艺术经过亢奋以后到一个平台上边去了,一旦处理好当代艺术跟资本的关系,它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今天资本介入太过了,各种声音鼓噪不断。当艺术家觉得金钱不是那么重要时,会相对好一些。
【编辑:易小燕】